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周写了《从“小车进入千家万户”说起》,网民反应总体是支持的,他们明白了我的意思。只有一位,突发无名之火:“老百姓不能开小车只能去挤公交车,为什么呢?如果是为了环保那就官员也不能做(坐)小车,岂不更环保?难道中国的国情就是只能特权阶级做(坐)小车,广大民众挤大车吗?不研究事物本质的伪专家,本人鄙视你!”看罢这条帖子,忍不住要再说几句。
这位朋友,请息雷霆之怒。我的文章丝毫没有不让广大群众买小车的意思,更没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坐小车”的意思,我针对的是政府的规划。
如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社会不公不法的事情又多,许多人心里都堆着一堆干柴,一点就着,容易发火,这我理解。我是今年5月开始上网发言的,目的是把心中的积郁说出来,以求舒畅,也为了和广大网民交流,丝毫不敢以专家自居。事实上我也根本不是什么专家。半年多来,我说了一些正确的话,也说了一些不那么正确,或不那么贴切的话,有时候还把年份之类的记错,受到了网民的批评。有些网民不同意我的意见,不厌其烦地说出自己的一番道理来。对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但也有个别网民,文章的意思还没有看明白就发火,这让我失望。但我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同样的议题,我尽力说明白些,清楚些,网民也就接受了。这次,我持同样的态度。为此,来一个“再谈”。
我国是否发展轿车工业,以及如何发展,一直有争论,我不想全面展开。我要说的是,我国人口多,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城镇人口、数量惊人的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使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在这样的城市,应该从一开始就着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并且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对小车数量作宏观控制,也就是抬高门槛。但我们没有做出这样的明智选择,结果是小车与公交车争道,与自行车争道,与行人争道。争道的结果是事故频发,堵车现象与日俱增,污染了空气,浪费了资源,降低了全城人的生活质量。
这种观点不是现在才出现,而是一开始就有的,只是力量太弱。有时候,愚蠢是会战胜智慧的,要不怎么汉语里有“利令智昏”这个词呢。有三股势力支持“小车进入千家万户”。第一是政府。政府认为,既然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凡是能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都要支持。第二是企业。企业要发展,要赚钱,资本要追求最大利益回报。第三是公民。许多人心目中,小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而且是一种财富或地位的象征,他们要过把瘾。这三股势力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的职责,只有政府能站在长远利益的立场上理性地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小车进入千家万户”不符合我国城市的现实,同样不符合我国农村的现实。广大农村迟早要富裕起来的,其中有一些会变为城镇。以我国人多地窄的现实,如果小车进入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我们的公路网将像蜘蛛网一样,要毁掉不知道多少良田。
这位网民说到官员。官员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在世界上并不是没有。荷兰就是这样,为了保护环境,连政府部长都骑自行车上班,没有配公车,也没有听说给什么交通补贴。他们的城市有自行车专用道,不必担心汽车的挤和撞。他们是过来人了,不觉得坐小车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或者是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上面这些意见不过是一家之言。毛主席说过,人的嘴巴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心里有话,要说出来,和别人交流,不仅仅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还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需要。
2004年即将逝去。当此之时,我有一愿:愿2005年的网络论坛变得更民主,更友好,更健康,网民在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尊严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民主权利和尊严,把网上发言当作培育自身文明的训练场,使自己向文明靠拢一步,也使网络论坛向文明靠拢一步。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