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我们赋予2005年以除旧布新的希望。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更因为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把200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正确地规定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一点从中国经济转轨的深刻背景下看,就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为市场取向的改革以及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环境的问题。转轨过程中宏观经济往往会呈现过热运行的状态,具体的表现就是容易发生总需求膨胀,与社会的供给能力和可获得资源的支撑能力不相协调的现象。
不过,由于2004年的调控还是较多地依靠行政手段的微观干预而未能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改善经济结构和整体效率、从而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方面,似乎进展不大。为了在宏观稳定和微观效率两方面都取得改善,最重要的是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办法:政府应当专注于宏观经济的总量管理,而把微观经济问题,即资源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配置问题,或称结构问题,更多地交由市场去解决。
由此可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正当其时。“加强”宏观调控,意味着对宏观经济态势的判断是,宏观调控以期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协调只是初见成效,不能松劲,以免功亏一篑。这里讲要“改善”宏观调控,则具体落实为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主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我们的国家已于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宣布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体系能够健康运行的重要构架,例如金融体系、法律和司法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种局面的持续,有使我国经济体制滑向坏的市场经济,即权贵资本主义的危险。我认为,2005年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金融和证券市场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但是,要卓有成效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完全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必须对我国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全面反思,综合考量。因为经济体制是更大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从体制建设的角度看,2005年的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