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北京晨报报道,林毅夫在上周末的首届“青年华商峰会”上坦言,影响全球的中国经济必将造就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需要青年学者的努力。并不无遗憾地称“30年后,世界经济学的大师会在中国出现,可惜那时我已经很老了。”在他看来,平均每年超过8%的GDP增速已经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国,而这种状态还将持续30年,因此,30年后世界经济学大师一定会在中国出现。“当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中国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只有中国的经济学家才能讲清楚中国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一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及受关注程度来判断经济学大师的诞生地,这本身就是一个荒唐的逻辑悖论。
事实上,真正决定经济学大师诞生与否取决于一国的学术规则与学者理论功底和学术修养等“内因”,而非经济增长与受瞩目程度等“外因”,更与什么“主场优势”无关。再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说,扎实的经济理论与勤奋有加的为学精神是造就其“名声鹊起”的主要原因,这背后更有良性的学术规则与浓郁的学术氛围。博弈论大师纳什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执着的治学精神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大气使得多少人深受震撼(这也是电影《美丽心灵》常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吧)。美国学者的“出名”心态并不是那么迫切,而是在务实的耕耘中默默无闻,至于身后的名气,是“玉汝于成”的结果,更是“身外之物”。在美国,有人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行业和职业概括为红、黄、黑三道。红代表政要们要走的红地毯,即官道;黄道代表黄金,即经商挣钱之道;黑代表博士帽,即学问之道。三道各有其不同的价值观与游戏规则。泾渭分明,互不攀比,进入哪一条道,都得遵守各道的游戏规则,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我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从近两年被媒体曝光的一些经济学家发表一些言论,其实是为其担任独立董事公司老板牟利的事件我们便可略知一二,更别说一些经济学家进行人身攻击等恶性事件了。
谈到林毅夫教授,谈到中国经济学界,谈到中国经济发展,我们不得不提起于去年七月不幸逝世的一位经济学大师———杨小凯。作为“首位冲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中国内地经济学家”,杨小凯在澳洲期间时刻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对有关中国经济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他几乎不做什么“预言”,他更喜欢用理性和冷静的方式看待问题。尤其是三年前他与林毅夫之间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一场争辩,至今许多人记忆犹新。在林教授大谈中国经济“后发优势”的时候,杨小凯专程飞到北京,做了关于中国“后发劣势”的报告,指出没有制度的改革与跟进,中国经济将布满隐患。他这种“泼冷水”的方式发人深省,让“乐天派”的国内学者变得清醒。然而杨教授离去不久,“赶英超美”的“大跃进”恶习又在国内学界掀起,甚至对经济学大师的诞生都敢“预言”!
总之,林毅夫教授的预言从一个侧面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界鼓了把气,但真切地希望这样的“预言”越少越好,也许正是这样的预言使得本来就很浮躁的经济学人们“飘飘然”,也许正是这样的预言转移了各界对我国经济中深层弊病的注意视线。无论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学大师的诞生,靠的应该是真抓实干,靠的应该是游戏规则的完善及按规则办事的习惯,而不是别的什么。预言太多就会成为“寓言”和“童话”,不具有实践意义,更可能落得海内外有关人士的笑话。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