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多只有5%的人看懂我的方案”
今年1月5日,一篇题为“复权全流通可行性报告”的文章,在某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原创互动”区域中刊发,作者为古前进、田辉。1月19日,网上一帖子称,“中金公司向大客户吹风,明天证监会和国资委要就全流通进行最后的谈判,谈判的基础据传是牛津大学教授古前进提出的‘复权全流通方案’”。
随后,嗅觉异常灵敏的财经记者们开始不停地向人们传递这一据传的信息。多位经济学者、证券研究人士也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评论。
古前进向记者披露,他自去年10月起着手起草解决股权割裂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复权全流通方案,年前曾向几家财经报纸投稿,但都没有答复。
互联网上亦真亦假的信息的传播,成就了复权全流通方案的知名度。
但古前进仍感缺憾。“尽管报纸、网站对复权全流通方案的讨论很多,但我觉得真正看懂了这个方案的人只有3%左右,最多5%。”古认为,部分人是完全没有理解复权思想的精神实质,部分人是只对技术解决方法提出了质疑。
他认定,复权全流通提出的是思想,大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我缺乏一个舞台,缺乏一个好的场合来解释我的思想。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讨论。”从他的神情中记者读得出他的急迫而又无助。
作为普通人的古前进,心中不平于自己没有机会与那些常在报刊上的露脸的名人一起论事论理,话语间他更流露出怀疑:一些“统治媒体的人”在他看来是“伪学者”。
对于记者澄清其身份的提议,古前进若有所思。记者注意到,他并不愿意别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是否是牛津大学教授这一细节上。在随后的来往邮件中,古再次强调,复权全流通的思想是革命性。
为了求证复权全流通方案的可行性,记者曾先后致电李青原博士、华生教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得到的回答或是没听说此方案,或是不知道认可及试行这一说。
华生教授承认,在方案的炒作方面,复权全流通是最成功的。上上下下都知道。
“曲线救国”
当天晚间,我们在一家餐馆坐定下来,古前进对点菜心不在焉。他在桌上展开了他带来的文件夹,特意用红笔为记者画出了他的设计思路:
假设一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S股,其中流通股N股,非流通股M股,则流通股含权系数 K = M/N,按比例换算出了“完整股”。1股完整股 = 1股流通股 + K股非流通股。
为了说明他的方法与其它上千种已有的全流通方案的区别,古讲了一个故事,大致的意思是,一个帝王不知道该把他的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于是他拿出一团系满死扣的绳子让他们解。前两个儿子都是围着绳子转,却怎么也解不开,轮到第三个儿子时,只见他挥起宝剑,斩断了绳子。
古用军事思想中的“曲线进攻”作比喻,认为解决股权分置或是全流通问题过去进展不大的原因就在于“正面进攻”遇到了太多的阻力,陷入了对流通股补偿直接获得的迫切渴望之中。
“任何补偿的想法,都产生于流通股股民的弱者心态、绵羊心理”,古前进称,一旦补偿思维出现,便不可能有满足的时候。他觉得“无偿配售”、“缩股”、“历史反推”等等办法虽原则上有利于流通股股东,却不得不面临向谁补偿、补偿多少、由谁补偿三个棘手问题。
复权全流通方案是从侧面向股权分置和全流通这两个堡垒发起进攻。在他看来,复权全流通思想通过构建“完整股权”,不要求明确补偿、不纠缠于净资产,非常巧妙地回避了“试图计算不公平量的企图”,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找到了公平的理论基础。
古认为华生教授的“权证思想”与其“复权思想”相类似,但“权证思想”更象一个文人的理想主义,有道理,并形成理论体系,而“复权思想”要求有强有力的国家意志和行政干预,是“法家”的体系。
古甚至提及,用“完整股权”废除A股和法人股,这是有些专家做梦都想不到,也不敢想的。
记者从古的文件夹中看到,他的方案全称是:复权全流通方案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标题之前,还有一行引言:实现全流通——规范发展主板市场的必由之路。3月12日,古在电子邮件中进一步说,“复权思想”是解决证券市场危局的华山一条路。
“运气很差 心态却好”
生于1972年的古前进,大学时选的专业是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近几年一直从事消防设备的设计、施工。1997年起他投资股票,刚开始时投入的资金量不足万元,赶上了“5.19”行情,盈利1500元。但随后,损失连连。数年间几番进出,或是被逼空仓,或是全线杀入后又清仓割肉,自叹运气很差。
古称自己对技术指标基本不懂,但他有信心、有好的心态,“能用大视野、大思路看手中的股票”,而且能长期忍受寂寞。他觉得在思想方法上,自然科学中有很多内容可资借鉴。当下他的操作思路是:精选一只股票,战略建仓,战略持有。
他说,他等待着“攻克柏林”那一天的到来。
附:对复权全流通方案的相关评论
学者:古的方案根本行不通。主要问题是让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都拿钱,这是不可能的。让大股东拿钱去换十年全流通的期权,大股东根本没有动力去做。
证券公司研究人士:该方案只能被认为在回避“补偿”概念上有一些新意,但操作起来还是相当复杂,它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韩志国:监管部门不能将精力放在具体方案上,而只能管原则,即确定解决期限、大致原则和流通股投票权,近1400家企业不可能完全用一个方案解决问题。
华生:这个方案加入了较多的人为因素,主观色彩太重。现在大家之所以认可(解决股权分置的)市场化途径、分散决策、分类表决,因为这可能达成解决方案。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