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违规金额5840亿 高管下课224名 涉嫌案件274起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中国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全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行职责的第一个完整年度。银监会近日对外公布,全系统全年共检查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金额5840亿元,比上年增加4072亿元,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244人。这些数字一经宣布,即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大案要案浮出水面
2004年年6月,审计长李金华的那份举国关注的审计“清单”中披露了这样一项内容:“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累计从工商银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在深入核查、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从严治行的方针,按照党纪、政纪和行规,高效率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不仅追究了直接经办人员的责任,而且上追了有关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工行的有关报告显示,在查处广东南海支行对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贷款风险问题中,处理责任人26名,其中行政开除11人,移交司法机关10人。到目前,全行共计处理责任人368名,其中开除42人,撤职18人,记过、记大过81人,解除劳动合同和辞退10人。
其实,对工商银行借贷机制方面违规违纪纰漏和过失的监管查处,仅仅是2004年中国银行业监管风暴的一个缩影。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银监会去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检查活动,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贷款实施专项检查,对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贷款开展专项调查,对在建和拟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予以全面清理,配合查处了江苏铁本、宁波建龙等案件的银行贷款违规行为。
同时,银监会通过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进行监管谈话、促进银企沟通等多种方式,督促银行对过度投资行业、清理整顿项目、大额授信和关联交易等方面的贷款风险提前采取管控措施,引导银行在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中注意防止片面理解和简单做法,提高风险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解决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据银监会的初步统计,2004年全系统共派出现场检查组16700次,检查各类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74911个,提出整改意见58247项,处罚违规机构2202个,处分相关责任人4538人,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244人;现场检查机构覆盖率达36%,后续跟踪确认整改合格率为87.3%,通过检查发现涉嫌案件274起。
监管手段发生重大转变 着力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
2004年,中国银监会确立了“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新思路,明确把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作为实施监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监管新理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监管方式和手段发生五大转变。
一是对主要银行全面推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二是促进银行在加强贷款准确分类、加大损失拨备及核呆力度、提高利润真实性、制定并落实资本充足率达标计划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三是建立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推行对各类机构的专项考核和综合评价,非现场监管工作逐步规范;四是以真实披露年报信息为重点,督促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改进信息披露内容和质量,市场约束有所增强;五是积极开展对商业银行经营合规性检查,加强对三项业务大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持续跟踪。
2004年,在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和高风险机构支付风险逐步显现的不利形势下,各级银监机构实行了不良资产按月监测分析制度,及时对外公布不良贷款变化情况,督促银行加强对已核销贷款的管理,规范不良资产处置行为,落实降低不良贷款各项措施,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下降”。截至2004年12月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比例较年初下降4.56个百分点,已降至13.2%;损失准备金缺口比年初缩小1002亿元。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按照四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544.64亿元,比例较年初下降6.27个百分点,降至23.1%。扣除政策性债转股,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6751亿元,回收现金1370亿元。
同时,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继续推进,发布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和发展纲要》,分类提出风险化解方案,六类行风险处置取得成效;就城市信用社风险整体处置措施初步达成共识,促使法人机构数量(含停业整顿社)由年初的723家下降至693家。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银监会密切跟踪和积极应对德隆系金融风险,推动成立银行债权人委员会,及时处置有关机构支付危机。
哪里有风险就重点监管哪里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已越来越多地涉足有价证券、外汇、黄金及其衍生产品交易,价格波动所引致的市场风险不断显现和增长。2005年银监会将重点指导商业银行,按照从单纯的外币到本外币、从简单的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从表内产品到表外产品、从交易账户到银行账户以及对客户信息充分披露渐进达标的原则,制定严格的达标规划,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银监会还将指导商业银行做好风险识别、量化、管理工作,督促商业银行及时分析总结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完善授权授信管理方式,提高贷款决策效率和质量。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不以企业规模大小作为贷款条件,坚持不以企业所有制性质决定信贷取舍,坚持不断提高衡量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对照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标准,我国银行监管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根据2004年9月末的统计数字,境内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由年初的7306亿元增加到7873亿元,累计发行次级债由年初的30亿元增加到767亿元,资本充足率比去年初提高2.23个百分点。到2004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已经从年初的8家增加到21家,达标行资产占比相应从0.56%提高到44.6%。部分商业银行已开始引入经济资本作为新的管理标杆,加强风险资产总量约束,改进分支行考核办法,逐步形成以资本金管理为核心的规模扩张约束机制。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仍有相当大部分属于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国际标准。在开展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银监会日前明确了我国有效银行改革和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及其时间表,提出到2006年底建立起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基础,2012年基本达到核心原则的各项标准。
按照到2007年1月1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达标的要求,2005年,要在巩固21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成果的基础上,促使达标银行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达标行资产占比达到70%左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水平。
现场检查范围加大
在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改革和管理“两手抓”,加大内部独立稽核、审计和监察力度,构筑风险内部防线的同时,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增强现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和计划性。
银监会透露,今后,银监会将提前制定下发年度现场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的实施时间及工作要求,促进现场检查工作协调、有序进行。要抓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跟踪检查,督促整改。要抓紧实行各类违规违法问题查处情况公开披露制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不断提高银行监管的权威性。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今年伊始,银行业就发生了若干重大案件,这暴露了长期以来银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各级监管机构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风险处置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早作准备,及时应对,坚决遏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高发势头。
一是继续加强和改进不良贷款监管。今年,银监会将围绕促进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改进监测考核办法,建立全面监管的新模式。
二是严密防范贷款集中度、关联交易和交叉违约风险。进一步完善大额风险集中度和零售贷款违约信息统计制度,组织开展相关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提高上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力度。今年要重点争取在处置城市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个别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城市信用社风险处置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风险整体处置,重点促进东北三省分类化解城市信用社风险,加快被停业整顿和处于撤销状态的城市信用社的市场退出,力争通过各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在2006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信用社风险隐患。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