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近期,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层人士匆匆赴上海,对利息税展开调研。相关人士透露,就利息税的调整,监管层内部人士已经形成提议,而这次的沪上之行则是针对此提议的一项基层调研。(1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此前,有关利息税“下课”的传言,终于被证实确实已被高层监管部门提上了日程,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消息。
有报道说,一位银行监管官员认为:“利息税的调整是一个好时机,因为2005年是税改的一年,将出台相关的减税措施,而2004年的财政收入状况也是不错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利息税会让负利率的缺口更大,调节利息税至少对缩减负利率是有好处的,我赞同取消,而且应该早就取消。”来自高层的声音,不断使人们预感到利息税的“下课”将很可能是今年的一个积极的经济政策,同时笔者还认为,这项政策如果出台,在现阶段将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放以来,利息税曾两度被免征,每一次的变革都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现行的利息税政策,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1997年起连续3年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的形势下,于1999年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而采取的一种必然的策略性选择。在随后的两年中,虽然利息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不大,每年仅在二、三百亿元之间徘徊,所占比例不过是国家财政的百分之一、二,但是利息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财政收入稳定的来源之一。
5年时间过去了,国内的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利息税不仅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降低,而且,也使居民的理财方式和观念发生变化,不仅低质性的盲目投资行为有增无减,带来了民间资本混乱性流动。而且,储蓄存款余额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居然呈现连续攀升的势头,2000年1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首次超过6万亿元,到2004年,翻了一番,超过了12万亿元。
在利息税的积极效用出现退化的时候,决策层开始反思利息税政策,应该看作是一种务实的举措。利息税“下课”不仅有利于金融体制的更加合理,给百姓增加更多的实惠,而且,从根本上说也是一个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国家金融政策的合理有序调整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看到,中国的高储蓄不仅仅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意愿,还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保障能力的低下有关,另外,正规金融市场缺乏投资渠道也是储蓄不断增加的动力之一。这些体制性的先天弊病,不可能单纯通过压缩百姓储蓄收益的方式来解决,与其如此,不如还利于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开支始终重负难卸的时候,让储蓄继续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功能,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增加百姓对当前改革的认同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