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京华时报》报道,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联系北京嘉仁体检管理中心到单位接种乙肝疫苗,但在接种过程中发现疫苗竟是过期产品———外包装上写的生产日期是2002年,失效日期是2004年8月份。面对受害者中消协的质问,该中心称“系工作人员疏忽,将疫苗拿错了”。
过期疫苗注进中消协———这真是极具讽刺性和戏剧性的一幕,这戏剧性中巨大的反差和巧合让我们看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连作为假冒伪劣产品克星的中消协都遇到过期疫苗了,普通老百姓平常遭遇到多少过期疫苗?———基于常理和概率论常识判断,公众很难不发出这样的疑问。
人们有理由怀疑:“中消协遭遇过期疫苗”这个“小概念事件”是以“过期疫苗蒙普通百姓”那无数个“常态事件”为发生基础的,“过期疫苗误入中消协”只是无数次“注入寻常百姓家”后的一次“失算”,是“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
人们还有理由怀疑:如果不是中消协切身遭遇过期疫苗这种“巨大反差性事件”,成为流弊的“注射过期疫苗”现象会不会被提上社会关注议程?把“过期疫苗”输入搜索引擎,搜出62400个与“过期疫苗”有关的结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医院或卫生部门给患者注射过期疫苗”这档子事情,这说明“注射过期疫苗”已成见惯不怪的流弊,有关部门对疫苗注射的监管和传染病防治存在着漏洞———如果不是中消协而是一般单位或普通公民遇到这事,“过期疫苗问题”很容易在屡见不鲜中被疏忽,轻飘飘地成为网络第62401个搜索结果。
笔者脑海中突然联想起最近发生的几件事:知名女作家龙应台广州失窃,所有护照和证件被偷走(《羊城晚报》);已故数学家陈景润家被盗,两万元现金和首饰失窃(《新京报》);色情艳舞跳进泸州市烈士陵园,两所被撤职查办(央视“焦点访谈”)———可以想象,从贼遇到名人的概率看,名人龙应台和陈景润家失窃的背后,有多少普遍市民曾遭过殃啊!如果不是依附于“名人符号”,见惯不怪的偷窃问题会进入公众视野吗?如果艳舞不是跳进“烈士陵园”这种强烈反差的地方而是普通场所,至于被查处吗?
从“龙应台失窃”到“陈景润家遇贼”,从“艳舞跳进烈士陵园”到“过期疫苗打到消协”———这些公众视野中的“戏剧反差性新闻”,暴露出许多社会常态中被我们忽视的恶。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