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社1月30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等。
中央在新的一年坚持对农民“多予少取”的方针,笔者感到高兴,但从以往的经验看,国家每给农民一点好处,一些媒体尤其是官员都会表现出政府是在照顾、怜悯甚至恩赐农民的味道,我觉得这是不准确的,也是与中央的意图相违背的,必须加以澄清。
农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不要说现在,即使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也无法和工商业进行“平等”的竞争。为啥?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一旦出现短缺,就会造成极大的恐慌,这是它与工业品的最大区别,也是农业不赚钱但国家绝不能轻视的最重要原因。但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又是有限的,食品在高档化奢侈化方面也只能适可而止,因此不是高科技投入的兴奋点,不可能像工业品那样在这一方面有无限的升值空间。所以,即使是那些农业技术很先进、农民少、土地多的国家,农业也仍然是不收税并享受国家大量补贴的行业。中国是农业人口比重大、土地资源少的国家,我们更应该对农民“多予少取”。
农业是我国缓解就业压力的最大保险阀。和其他产业相比,一般的农业种植不需要过高的技能,青年农民在父辈的熏陶下自然入门,成为我国门坎最低、容纳数量最多的就业渠道或基地。在目前整体上劳动力过剩、因农村教育不发达导致的低素质劳动力占绝大多数、城市工商业还不能满足青年农民流动就业的环境中,维护好这个“保险阀”具有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也是城市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但价格一直很低,这是为啥?国家政策、法律对城市的倾斜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农民居住分散、信息不灵、难以形成有规模的集团或组织,所以农民不能像城市工商业那样建立自己的行业同盟及垄断价格和控制市场的机制,其产品总是很少利润甚至没有利润。但城市卖给农村的工业品却有很大的利润,甚至同一种产品在农村的价格比在城市还要高。从实际效果上看,农民们实际上是在无私、默默地支援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这在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尤其明显。现在城市对农村的“多予少取”不是恩赐,而是理所当然的反哺,是还债,是一种迟到的公平交易。
因此,城里人或所谓的“上层人”,应该把农村、农民的事当成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来看待才行,而不能用慈善家的眼光去打量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央对农业的重视变成积极的行动,才能使城市的繁荣更加磊落、清洁、安全和后劲十足。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