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负面影响逐渐浮出水面:“每年上千亿财富流向国外,让出市场并没换来技术优势,垄断的态势日趋明显”(见《中华工商时报》)———这一报道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联想起最近沸沸扬扬的“54家跨国公司联名上书反对统一内外企所得税”的消息,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可怕的怀疑:也许,我们已经被跨国公司“被动锁定”?
“锁定”是一个舶来词,英文叫“LOCK IN”,也有人将其译为“套牢”。在经济学上,其含义是指因为初始条件以及某些偶然的因素,使制度变迁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轨道,最后被定格在低效率状态而难以自拔。这其中有自我锁定的,也有被动锁定的。比如人们常说的“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越穷又越生”,就是自我“锁定”,而那些陷入“传销”、“非法集资”等活动中的人,则往往属于“被动锁定”。
从报道中披露的情况看,至少是在汽车工业方面,我们被“被动锁定”的苗头已经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跨国公司通过给外方产品的“生产许可权”这一“甜头”,使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几乎全部被“收编”参与合资。但是,由于在“合资企业”中,外方完全主导了“产品设计确认权”,为了避免对外方母公司的利益构成冲击,“合资企业”根本就没有兴趣进行“研发”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汽车市场迅速被合资品牌和外国品牌所占领,原国有企业的研发力量烟消云散:或者转投外国老板门下,或者改行。“被动锁定”的后果是:如果没有外方赋予的“生产许可权”,中国的汽车工业就会瘫痪;但如果继续依赖“生产许可权”来维持,则必然是绝大部分利润被汇往国外,中国人只能按外国人的图纸干活,挣一点血汗钱,永无出头之日。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如果被“被动锁定”,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步步走上依附型的发展道路,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拉美国家的历史就是明证。
中国还有多少行业、多少地区没有被“锁定”?中国还有多少行业、多少地区将要被“锁定”?当我们在为跨国公司慷慨允诺的各种“好处”雀跃时,要不要冷静地想一想其中潜在的凶险?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被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奉为偶像的弗里德曼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在于我证明了一条公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在和跨国公司打交道时,真应该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