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编者按: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茂利今天透露,公安部目前正抓紧调研起草户籍法,但何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尚不确定。为此,我们重新转载《中国青年报》的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的文章,以飨读者。
浙江湖州市率先改革了户籍管理制度,出台了新的市区户口迁移规定,使近万名乡下人进城当上了市民。有评论说,这一“变法”从根本上消灭了身份差别,让人们看到迁徙自由的希望。而在笔者看来,它更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推进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对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划分,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政府实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政策,让农业为工业“输血”。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城市则出现了食品供给紧张。1958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迁往城市。而最重要的控制手段,就是严格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从此,户籍制度就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将人们泾渭分明地分割成了两种身份:农民和市民,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长期处于凝固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但身份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被贬为“黑户”,甚至“盲流”。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它的一个缺陷是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新世纪初我国经济改革的主线,但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要素,能够不断地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以推动产业的升级。而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却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现行的户籍制度的另一缺陷是,大量来城市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不得不将土地作为自己的最后保障,即使自己暂时不种,也不愿意放弃土地的承包权。这不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从而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
当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步履艰难,自然有其中的苦衷。我国是农业大国,户籍放开可能会给城市管理造成更大的压力,影响城市的稳定。但是,打破户籍壁垒毕竟是市场化进程的大势所趋。其实,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户籍管理是很宽松的,居民不用办理户籍登记,只需凭身份证和社会保障号,就可以漫游全国,在各地居住或工作。对人口流动的管理,美国实行的是市场加法治的手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在户籍管理方面也在做一些尝试。今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浙江湖州市则率先打开了户籍“变法”的大门。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步解除对人口流动的身份限制,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通过市场手段来调节人口的流动。
相关阅读:户籍制度不死 亿万民众难活
相关新闻: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存三大弊端 将制定新的户籍法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