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委员在政协大会上披露的一组数字令人吃惊: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3月8日解放日报)
地方GDP“注水”,既是一个通病,又是一个老毛病。记得前年读到过一条新闻,披露全国两会前各地见报的GDP,汇总后竟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多出了5800亿。这5800亿就是“注水”的一个佐证。然而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总量差距竟高达26582亿元,这实在让人目瞪口呆了。从5800亿元到26582亿元,不过是一二年时间,即使扣除基数增大的因素,这“注水”的速度实在是变本加厉了。而发人深省的是,在这“注水”速度变本加厉的时间,也正是“淡化GDP”的口号随时可闻的时候。这个反差只能说明一点,这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脑子里,依然是“悠悠万事,唯GDP为大”的思维定势,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的支配下,还是把为GDP“注水”当成了行为模式。
尽管这一年来中央一直在力倡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心中,实际上却将“唯GDP为大”视为了闻着虽臭、吃着却香的“臭豆腐”。所谓闻着虽臭,乃是指“唯GDP为大”在科学发展观成了舆论主旋律的背景下,已是名不正言不顺了,拿不到桌面上来了;所谓吃着却香,则是认为“数字出官”还是一个“硬道理”,说白了,就是要晋升提拔,还得靠GDP说话。方寸之中有了这么一个“臭豆腐情结”的“来龙”,自然也就有了给GDP“注水”的“去脉”。
发展要讲GDP,然而这个GDP,应是“五个统筹”下的GDP;为官执政要讲政绩,然而这个政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这些道理当然要多讲,要讲深讲透,但是仅仅讲通理是不够的。除了教育,更要靠机制,机制最管用。这个机制,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如果这个评价体系缺失,评价一个干部工作如何,是否提拔使用,还是取决于“唯GDP为大”的“数字”,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因为不搞急功近利反而吃了亏,而热衷短期行为、不惜涸泽而渔的官员则名利双收,那么地方GDP“注水”还是会注下去并且更厉害。
来源:[浙江在线]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