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预算审查,就是对政府如何花钱的监督。用形象的话说,就是要为13亿中国人看好“钱袋子”。这是宪法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要监督职权之一。
根据国务院提出的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收入29255亿元,全国财政支出32255亿元。如何管好这么大的一个“钱袋子”,让老百姓放心?如何确保老百姓的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用出效果来?
预算要“闯六关”
3月10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2005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和决议草案,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交大会审议,提请大会表决。
决议草案一旦在14日举行的大会上表决通过,就意味着2005年中国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花法”得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实际上,在此之前,今年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已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多次审查。
2004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就听取了财政部的汇报,并书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财政部据此对草案进行第一次修改。从会前两次初审,到大会期间代表审阅、财经委审查,从主席团会议通过审查结果报告,到大会最终表决,国家预算要在全国人大“连闯”大大小小六道“关口”。
代表意见“尽可能吸收”
由老百姓自己选出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无疑是13亿中国人“钱袋子”的最佳监管者。自3月5日起,在为期三天的审议中,代表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而列席会议的财政部官员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意见,逐条研究,消化吸收。在短短3天内,国务院就对预算报告进行了修改,代表意见凡是能吸收的都吸收了。
预算监督全年不断
全国人大对预算的实质性监督,不会因大会闭幕而结束。每年大会作出决议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算工委都要跟踪决议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落实情况。
听取审计报告是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报告后,要求年底前国务院将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有754人次受到惩处。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读2005年国家预算报告 公共财政加速向三农倾斜
作为去年中央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有比较详细的披露。这些投入包括中央财政在“两减免三补贴”上安排的补助支出313.2亿元;调增用于农业的国债项目资金380亿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63.16亿元由有偿使用改为无偿投入;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取消、降低、免征了十几项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多万人、支持农村抗灾救灾,等等。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2626亿元。……全文
预算报告解读:年年超预算说明了什么
刘桓说,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是不能随便突破的。只有在遇到像“9·11”和东南亚海啸这样的重大事情时才能调整预算。在这些国家,财政预算是从一两年前就开始做。比如,2005年的预算是从2003年就开始做。预算一旦确定下来,没有重大理由就不能突破。……全文
预算报告彰显治国理念 公共财政渐行渐近
“预算报告”显示:2004年,中央财政增加再就业补助资金22.25亿元,增长幅度达54.6%;全国教育支出增加421.89亿元,增长14.4%;全国科技支出增加98.5亿元,增长13.7%。其中最突出的是“三农”支出,按照“预算报告”的提法,“是多年来最大的”。……全文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