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有企业有很多‘红顶’商人啊。企业是部级、副部级、厅级,企业管理者也成了部级、副部级、厅级干部。”对国有企业的“官本位”和政企不分现象,萧灼基摇头叹息。他主张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企业与机关、企业管理人员与官员区分开来。把必须保留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三无”企业--无等级、无官员、无特权,这就是萧灼基眼里国企改革基本到位的标志。
萧灼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国企改革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国有企业改革到位的标志,虽然有些问题争论已久,但是,经萧灼基教授这样一概括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三无”是针对国有企业的“三有”提出来的。我国国有企业历来等级森严,有部级、厅级、局级、科级等,在这些外部等级下,内部管理人员也相应分为不同级别的官员。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还有许多特权,就是在内部管理层,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一些管理人员的特权思想也相当严重。
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严重,这些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敌,都是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巨大阻力。这些因素破坏着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破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健康发展。说到底,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痼疾,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时期管理国有企业的窠臼。这正是需要加快改革的症结所在。
对于必须保留的国有企业要真正按照企业对待。所谓真正按照企业对待就是要把其改造成为市场经济中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的经济细胞,处于竞争的平等地位,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竞争。国有企业不能够耍特权,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更不能够在职工面前耍特权。民主管理企业,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应该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宝。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取消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官员级别已经争论了许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进展。这就造成了一些企业管理者一边拿着企业家的高薪、高待遇,一边享受着官员的高级别和特权。更重要地是,这给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创造了退路和脱身之处。企业搞好了,管理者得到高报酬;企业搞不好,这些人脱身到其他行政单位继续担任要职。这大大削弱了管理者的责任感和压力感,几乎完全失去了对管理者约束。同时,由于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也使一些政策无法准确落实到位。例如,面对一些针对行政官员严格要求的政策,一些拥有行政级别的企业家便以企业家的身份出现;而面对一些针对企业家严格要求的政策,这些人又以行政官员的身份出现。这就造成了政策真空。反之,面对两头都有实惠和特权的政策,这些人又两头都占。因此,必须尽快改变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管理者与行政级别挂钩的现状。
对于由国有资本主导的少数垄断行业,也要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合理定价,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实际经营业绩挂钩。规范、合理竞争、合理确定垄断性行业的价格,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得益的将是人民大众。
笔者同意要给国有企业改革确定时间表的观点,究竟哪些该进,哪些该退,怎么进,怎么退,都需要明确进与退的具体政策界限,分步骤制定国企改革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要切实保护好职工权益,切实安置好职工;二是要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防止个别人借改革之机大肆侵吞、变卖国有资金和资产。改革虽然重要,但是不能盲动,必须有一个完成改革的目标和时间表,毕竟推进国有企业的正常、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更加重要。
相关文章:
应该为国企改革创造什么条件?
全民资产运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同于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理论的准备以及政治和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改革,大环境不具备宁可先不动。全文
国企改革:到底谁来抓耗子?
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已经流失的情况下如何发现、惩罚那些侵吞国资的老鼠,这个话题在过去的一年是一个热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话题在今年仍然是一个焦点。全文
国企改革为何仍纠缠于“婆媳之争”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更是尖锐指出:从法律层面讲,国资委只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但在实际上,国资委却往往越过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人事任免和具体经营。全文
印度借国企改革推进国际能源战略布局
为保证国内的能源供应,满足印度经济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印度政府开始进行重大的变革,包括计划对印度国有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采取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并考虑向私营部门进一步开放其石油行业。全文
查阅更多精彩的财经评论文章,请光临搜狐财经评论!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