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继一些文化遗产景点门票涨价后,不少景区景点也争相效仿。在门票价格“涨”声一片里,杭州推出的“免费西湖”格外引人注目。
自2003年10月1日起,杭州西湖环湖公园全部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西湖周边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等也陆续加入免费开放行列。“免费西湖”实施一年多来,来杭游客、杭州市旅游收入均大幅增长。
当初有人说:“杭州人真傻,这么漂亮的景点都不要门票。”然而,在杭州人看来,西湖景区不是一个孤立的景点,而是整个杭州的一部分。他们敏锐地看到,西湖景区对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乃至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作用巨大。杭州人这样思考:参观游览免费,引来更多游人;营造良好环境,游客心甘情愿消费。实践证明了杭州人的精明:2004年杭州接待国内游客3016万人次,同比增长8.65%,实现旅游收入361.18亿元,同比增长24.12%。
不收门票并未使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捉襟见肘”。他们转让西湖景区及周边商业网点的经营权,由此获得的经济收益,与门票收入基本持平。这些商业网点配置合理,经营得当,与风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即使这部分收益不能弥补景区保护资金的缺口,仍然可以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用“免费西湖”所产生的收益反哺所损失的门票收入。近两年,杭州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改造西湖南线,建湖滨步行街等等,扩大景区面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虽游客流量大幅增加,景区也未超过其环境承载力,景区环境仍是那么优美。
杭州人的精明还在于,他们懂得“免费西湖”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好机会。他们推出符合海外游客口味的“访问式”深度旅游项目: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生活气息浓郁的农贸市场、温馨和睦的社区家庭,全市共有100个这样的旅游点向海外游客敞开。这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城市的“硬环境”,也让人充分体验了城市的“软环境”。杭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亮丽,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也会更高。
景区景点是一些地方的“金饭碗”,但怎么用好这个“金饭碗”,眼界不同,思路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一些地方提高景区景点门票价格,也能增加收入。但一味提高门票价格,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增加游客经济负担,也未必能发挥“金饭碗”的作用。风物长宜放眼量,思路一变天地宽。杭州人正是用一种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西湖这只“金饭碗”,看到了“免费西湖”聚“人气”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靠精明的经营,带动整个杭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各地景区景点,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有所不同。比如一些“世遗”景点,不是要广泛吸引客流,而是要对客流加以限制。怎样使景区景点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在这里,我们也不是倡导旅游景点都“免费”,而是说,杭州的“旅游经济学”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景区景点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益思路,值得借鉴。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