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许是中国政府不得已的选择,但无论如何,庞大的外汇储备事实上相当于中国为富裕的美国消费和投资提供巨额补贴
在太平洋最东端的旧金山,美国经济学家们对中国政府日益积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感到困惑不解。
今年,中国政府将用超过其GDP十分之一的资金购买美元证券和资产--美国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以房地产抵押作担保的证券等等。这样一来,中国央行与其他亚洲国家央行一道,实际上将承担美国6000多亿美元的全部经常性项目赤字,而由中国买单的部分,也许将达到其中的三分之一。
美国能够保持如此庞大的赤字,并非由于外国个人投资者认为美国是投资的天堂,而是因为亚洲各国的央行行长希望美国继续保持赤字。我们知道,到中国动用它掌握的美元资产购买美国的出口产品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比价很有可能已经下跌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而每当美元比价下跌,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这样一来,如果中国政府决定调整其外汇储备的结构,现在可以用70美分买到的美国产品,到时候中国可能要花1美元才买得到,中国投资的美元资产的损失将高达三分之一。
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一旦发生如此庞大损失,结果将会怎样?从某种异常真实的意义讲,中国政府在向美国公民提供巨额货币补贴--接近中国以美元购买的美国出口产品价值的30%。这一数额今年就可能高达600亿美元,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这种补贴的多数流向了购买中国产品的美国消费者。我14岁的儿子脚上穿的跑鞋就产自上海。而由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元资产抬高了美元的价格,其他来自中国的产品对我来说正在变得更加便宜。
还有一部分补贴流向了美国的贷款者。例如,由于中国政府大量购买美国债券,抬高了债券价格,降低了债券利率,许多旧金山居民们现在正忙于扩建其房屋。对美国人来说,这一补贴是庞大而现实的。作为进口产品的消费者,以及贷款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者,中国的补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中国人对此几乎毫无感觉。中国政府扩大货币供给,大量借贷,以此来保障其外汇交易,对可能因美元贬值而遭受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却置若罔闻。只有当中国政府决定改革其外汇储备结构、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人们对这种补贴以及可能产生的损失才会有所感觉。这种补贴的规模超过了有史以来任何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为美国提供如此之大的外援,简直是匪夷所思。在19世纪和20世纪,美国人已经相当幸运:他们有幸讲英语--这是工业革命中最初的发明家和设计家们所讲的语言;辽阔的大洋把他们的国土与强敌远远地隔离开来(1814年英国人火烧华盛顿特区,是美国国土最后一次被侵略);美国仅仅在19世纪发生过一次短短四年的内战(只有3%的美国人口在这次战争中死亡)。与美国过去两个世纪的幸运相比,中国的运气则差得多。
当后人们在历史课本中读到中国曾经对美国进行如此之大的援助时,也同样会感到莫名其妙:本应该是幸运者向不幸者提供援助、分享他们的财富才对。那么,为什么在21世纪初,中国反而开始向美国提供每年高达600亿美元的补贴?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相信,这也是中国国务院中的多数看法--中国除了继续提供这种补贴别无选择。
当今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是弥补过去丧失的时间,争分夺秒地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避免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但中国的中产阶级仍旧人数太少,收入偏低,无法为中国的生产力提供足够的需求。出口的迅猛增长,至少在短期内还将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保持出口增长,为美国提供的巨额补贴被认为是中国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取消这种补贴,意味着沿海地区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工人大量失业、内地工业增长放缓。损失可能比给美国的补贴更加巨大。
但总有一天,中国将不得不停止积累美元外汇储备。到时又如何呢?我将在下一期专栏中具体讲述。作为本期的结尾,我认为,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对身处太平洋两岸的人们都是关键的课题。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又不干扰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这个课题对美国也同样重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出于对人类共同福祉的追求;其次,作为美国的贸易伙伴,一个富裕而拥有强大生产力的中国自然比贫弱的中国更有益处;再次,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考虑,若干年后,如果中国的课本把美国和美国人描述为努力帮助中国经济发展的伙伴,美国自然会安全得多。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