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4月6日,欧盟发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
随后,欧盟25国将在例会上讨论如何对中国纺织品施加可能的限制性措施。法国和意大利是向欧盟委员会提请该项讨论的主要发起人。早在今年初,欧盟纺织业界就曾向欧盟提出,当中国进口纺织品达到某种最高限额时,对这类进口产品实施紧急贸易限制。
4月7日,欧盟驻华代表团新闻处李女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还没有来自欧盟总部的最新进展。”
又见“限制”
4月4日,由美国商务部担任主席的联合委员会,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根据一季度初步进口统计数据,对我国今年1月1日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三种纺织品(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和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特别限制措施调查。据悉,如CITA作出肯定性裁决,将对有关的进口产品制定配额,同时要求与中国就如何减轻或避免市场扰乱问题进行磋商。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指出,中国政府对美方、欧方的以上做法表示坚决反对。他说,任何试图变相延长配额体制的行为都将损害自由和公平贸易的原则,动摇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3月22日,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曾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的各项措施,包括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加征关税、限制纺织业和服装行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限制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增长等8条措施。他表示,中国政府期待纺织业厂商表现出自我约束,防止对国际纺织品市场造成影响。
中国纺织品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透露,日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企业联合起来实行行业自律,对部分敏感的出口纺织品实行最低限价。大约有415家纺织品企业表示自愿加入,这些企业的出口占对美国、欧盟出口总量的50%以上。
但是,此限制措施遭到欧、美商界的反对。3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法庭判定美国纺织成衣进口商协会为维护中国服装进口权益的诉讼初胜,禁止美国政府以市场威胁为由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
3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纺织品服装跨国采购在中国”论坛上,Gottschalks董事局主席Joe Levy也透露,美国零售商反对美国政府实施临时限制性保护措施特别是重新增加配额的理由是,政府的决定仅仅是基于预期的进口激增有可能造成对市场的扰乱,而非基于法律所要求的市场受到实际干扰的证据。Gottschalks是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在三十多个国家设有分店,主要通过国际供应商到中国采购纺织品、服装等。
后配额时代
以上设限措施的推出,来自于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即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大量出口,使欧、美国家纺织服装业遭受到巨大就业压力。
欧盟提供的数据,2005年初至今,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增长了46.5%,服装进口增长了3倍,而服装价格随之下跌了40%。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的4类服装产品急剧增长,与2004年前三个月相比,上升幅度达300%至1500%。
3月28日,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赖世平透露,全球配额制度逐步取消后,对意大利12.5万家纺织服装企业的100万职工就业造成了压力。从2002年到2003年,导致意大利有4万职工下岗,7万人的职业危机,并且有46亿欧元营业额的减少。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第一季度,美国纺织服装业共丢失了17200个工作岗位。
美国政策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丹·艾肯森认为,中国的出口行为没有任何不公平的地方。由于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的纺织服装生产转移到了中国,所以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使得来自中国的产品增加。
和欧、美以及临近的亚洲国家相比,由于低廉的劳动成本,逐渐提高的技术水平,使大量国际订单转向了中国市场。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透露,2004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值为1141.89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88%。其中出口总额为973.8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1.01%;进口总额为168.0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7.81%。
同时,2004年,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中,出口到设限国家的金额为258.15亿元,占全部出口比例的26.51%,比2000年增长了8.59%。
欧、美的一种误解认为,中国等国是纺织品配额制取消后的最大收益者。
对此观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高燕反驳道,原来的配额体制严重扭曲了世界纺织贸易,压抑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使中国纺织品出口在短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这是全球纺织品、服装行业由配额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回归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她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出现回落并保持稳定速度,同时将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进入。
美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Denis Audet认为,中国应该利用好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后的生产环境,借助较低的成本及本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形成竞争力,提升产业升级。
Gottschalks董事局主席Joe Levy向记者表示,希望欧、美以上举措不要影响众多跨国零售商在中国的采购。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