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高露洁事件:击中传媒业浮躁的背影
“四月一日愚人节的笑话”
一则来源于英国《旗帜晚报》的“高露洁牙膏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长期使用可能致癌”的消息在许多大大小小媒体上奔走热炒的时候,《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抑或是《南华早报》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波澜不惊。
“《纽约时报》没有报道过这则内容。”谈到第一次在中国的媒体上读到这则消息的时候,《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的社长助理范文新觉得,当时自己根本就不想看下去了。
“我一直在用高露洁牙膏,看到消息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全世界都在用的世界知名品牌,为什么在中国就变得这么有害,人们如此紧张?”范文新开口便说。在他看来,国内的媒体实在太紧张了,这则消息在它的诞生地英国都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范文新认为,要把一则消息当回事情,起码得需要有实证的案例来证实,不然的话,缺乏实际的调查研究,仅仅根据一个学者研究室里的结论来做事情,显得有些荒唐。“我们为什么要去相信这样的研究结果呢?为什么要这么把它当回事儿?把这样的消息当回事情我觉得这反而更像是4月1日愚人节的笑话!”
做新闻首先都要遵循一个常识的判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高露洁牙膏在全球拥有那么多的用户,但却并没有一则因为使用高露洁牙膏而致癌的案例。“这跟2004年的安徽阜阳奶粉的事情有着明显的不同,奶粉案件是确确实实有孩子受害的。所以,我不知道类似高露洁这样的事件有多少的报道价值。”
范文新特别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起码的怀疑性,但是这都基于一个尊重常识的前提,无论什么事件的发生,首先都得有一个调查研究核实的准备工作,来保证消息来源与内容的可信度。
“国内一些只为‘卖报’的媒体,没有调查清楚事实与来源就进行热炒,可能也习惯了。”范文新遗憾地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南华早报》常驻北京的某记者处也同样了解到,《南华早报》的中国版与财经版也都没有做过关于高露洁牙膏事件的报道。“毕竟消息只是来源于一家英国的小报,对没有经过核实的内容随便报道,很容易引发诽谤的官司。”这位资深记者同样指出,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不能根据一方面的情况就随便组织内容。“反正我们《南华早报》是不会做一些捕风捉影的报道。”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展江则是更尖锐地指出,由于近几年来“食品安全”成为年度流行语,不少走低端市场路线的媒体便从中“悟”出一条路线,通过制造恐惧心理来吸引读者。“这些媒体没有这些内容的话,很可能就做不到有保障的发行量了。”
在展江看来,媒体现在的确把一定程度的知情权“抛”给读者,但是很多还在怀疑阶段、没有准确说法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乃至恐慌。
国内媒体在不断进步,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相当的限制。展江指出,如果是上海的牙膏或者是广东的黑妹牙膏被发现有致癌因素的话,相关的媒体报道可能就没有如此的热情了。“现在,反正发现有问题的是国外品牌的牙膏,有的人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反对了。”
展江进一步指出,国外关于某项结果的研究或是核实过程,持续的时间周期往往都比较长,而其中质疑的发生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媒体在做类似高露洁牙膏事件报道的时候,应该注意多方面来把握信息来源情况,掌握信息的平衡,并交代相反意见的情况。“某种观点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说的要交代清楚,让读者自己来判断可信度。”
事件聚焦
本报记者柯卉综合报道
国内媒体受英国《旗帜晚报》误导
高露洁牙膏风波的的原委是:研究污水处理以及公共卫生的美国学者,在一份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的核心观点是:在洗碗剂中的化学物质三氯生能够和经氯消毒的自来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三氯甲烷(俗称“哥罗芳”)是一种化学混合物,被用于医学麻醉和工业溶剂。环境保护部门称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在动物中引起癌症。
随后,一家英国地方媒体粉墨登场,在援引了这名学者的观点之后,在报道的末尾,还将当地超市中凡是包装上列有Triclosan(三氯生)的产品列出。不明就里的国内媒体看到了这一报道,发现其中涉及高露洁等名牌,自然反应积极。于是,相似的程序上演:压力下的厂家出面表态,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追踪调查,若干天后国家权威机构预计会公布检测结果。
事实上,这名美国学者PeterJ.Vikesland在19日发表声明说,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水处理厂的化学反应。他在研究报告中警告说,家庭每天使用的含有三氯生的产品,有产生三氯甲烷的潜在可能;至于三氯甲烷是否能被吸入或通过皮肤渗入,尚有待研究。而且,他本人并不确定每次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因为这要取决于氯和三氯生的含量、水的酸度和其他因素。
有学者认为,科研成果还必须经过时间考验,必须有临床实据。而研究者要对社会发出健康预警,就更要求慎重,首先要向国家卫生专门部门申报,然后请求验证,最后以法令或卫生部门通知形式出台。三氯生风波与苏丹红事件性质不同
读者从媒体报道中,很容易将三氯生与此前的苏丹红相提并论。但苏丹红本身属于一种含致癌物的人工色素,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中不能掺杂任何化学染色物,不管它能否致癌,都是违法的。虽然农业部评估报告认为:苏丹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不大。但涉嫌在食品中添加这种染色物的企业,没有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其行为本身失当。高露洁、宝洁公司,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中,事实上已经标出了“主要活性物质:氯化纳,三氯生(Triclosan)”,而且说明了其在牙膏中的作用为除菌。立顿与高露洁事件具有可比性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曾曝出,“最新研究发现:许多速溶茶里的氟化物含量超标,过量饮用会引发骨骼氟中毒。”一时间,中国销量第一的速溶茶品牌“立顿”的市场风声鹤唳。
事实上,与三氯生可能致癌一样,指称氟化物食用过多可能对骨骼造成伤害也是一个新的科学命题,而且,茶叶中含氟化物,绝非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我国目前对氟化物的含量并没有制订相关标准。对于被指含氟量超标的立顿茶,3月29日,国家最权威的茶叶质量检测机构——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正式公布,被检测的立顿系列产品氟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谨慎对待研究成果
据《人民日报》20日消息,关于三氯生的消息并没有在英国引起什么反应。此外,对公共卫生极其重视的德国,对三氯生风波也没有异常反应,《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都未见有报道。德国民众对于消费安全以及环保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德国国内一直都很平静,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确信知悉了这一“新闻”。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成熟的媒体应该如此:在作出新闻判断的时候,必须具备充分确凿的根据,明晰的思路,不可失去基本的新闻标准。
商界反应
本报记者莫书莹发自上海
华联超市:沉着应对
上海华联超市业务部一位管理人员表示:现在对于有关高露洁产品含有三氯生并且可能致癌的消息,老百姓似乎没有过激反应。高露洁品牌牙膏的销量和进货一切照常,各门店也没有要求退货的报告。如果权威机构报告证实确实存在问题,高露洁会在第一时间将问题产品撤柜。而且超市方面承诺,如果有顾客对产品表示不信任,要求退货,会给予退货。上海农工商超市:全面关注,“谨慎对待”
上海农工商超市质检部一位姓陆的负责人表示,高露洁的报告的确对销售量产生了影响。超市目前的态度是:对事情全面关注,“谨慎对待”。
这位负责人同时也对此事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媒体的报道应冷静。他说,最近此方面的事情,媒体报道似乎特别的多。有的的确反映了一些产品不过关的状况,但也有一些有炒作嫌疑。一直以来,由于中国老百姓非常相信来自媒体的消息,所以商家对媒体报道也十分关注,但目前来自媒体的炒作越来越多,从特富龙、立顿红茶、强生,到高露洁,最近媒体还出了一个10项垃圾食品,已经使商家无所适从。他呼吁,媒体的报道要冷静、客观,最好是在获得详实的权威部门认证的情况下发布信息。否则,比较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到时候,影响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行业。他认为,媒体的报道也应坚持导向正确。有一些产品,比如之前的苏丹红事件,一经报道后,许多人的视点都集中在食品含有多少苏丹红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是,作为工业原料不能添加到食品中去的。不是添多添少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厂家的道德问题。
另外,应该建立、健全产品安全体系。这位负责人说,现在许多产品一出了问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销售商,而忽略了追根溯源。呼吁全社会联合起来打造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应该负责出台明确的产品标准。生产厂家应该坚决贯彻有关标准。零售商应该做好把关工作。而媒体在做好打击不法商贩,对社会作出提示、警示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客观,在事情没有搞清楚前,保持冷静,多与各方合作,特别是政府权威部门。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