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个来自江苏的企业,哪怕他头上顶着中国钼王的称号,来到河南的地界上,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呢?
徐州环宇钼业集团在洛阳栾川的遭遇告诉我们,会遭遇“开门引资,关门捉资”的命运。
有人说,这就是河南!
水皮说,这不是河南。
如果说,这就是河南,那么就不会有前任省委书记李志强的批示,也就不会有后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对这种行为的归纳和批判,更不会有基层官员的无奈和尴尬,一切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可见,这并不是河南给我们的全部印象。但是,我们同时又不能不承认,中国钼王并不是在别的地方,而是在河南的洛阳掉进了一个大坑,差点被人埋了。
不客气的说,徐州环宇之所以会参加洛阳钼都矿冶公司的改制,完全是地方政府“拉郎配”的结果。
据报道,原洛阳钼都公司是栾川县的地方国营企业,成立于1970年,30多年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账面负债有1.8亿元,其中欠工人工资750万元,养老保险500万,税金658万元,而企业总资产仅1.05亿元,净资产为负的7593万元,负债率高达171%,属于不改制就破产的国有企业。而来自徐州的环宇集团则在钼产业中享有盛誉,钼销量占全球的12%,钼铁合金则占国内出口量的70%,被誉为“中国钼王”,是江苏省的出口30强企业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洛阳钼都的客户。也正因此,在2003年河南省洛阳市两级政府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程中,栾川县引入环宇集团参与钼都改制并经过竞标最终把绣球抛给了环宇。
环宇为这个绣球付出的代价是2000万股权转让金和1000万的改制费用,由于钼都公司窟窿太大实在无法改制,最终又不得不注资5000万成立新公司承续原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新公司2003年9月成立,到2004年8月不仅清偿了老公司的所有欠债,而且公司效益大增,实现的产值达2.3亿,上缴的各种税金2682万元,被当地媒体称为成功的典型。
但是巨大的成功害惨了环宇,由于国际市场行情的剧变,钼精矿粉的价格暴涨,洛阳方面反悔了,想方设法让投资者走人,最终发展到让已经注销的钼都公司起死回生,重新生产,而将依法注册的新公司撤销工商登记,强制环宇集团转让股份的地步。
环宇在栾川的遭遇有没有人管?有人管,但是结果是现实的,“县官不如现管”,两任省委书记的意见就是落不到实处。
中国钼王在栾川的遭遇反映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在社会转轨时期面临的三大冲突。
冲突之一是观念。
尽管国务院不久前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央和地方对此都有一致的认识。北京市政协可以上书北京市委和市政府要求像宣传中央1号文件那样宣传《若干意见》,但是在亟待崛起的中部河南却在上演“关门捉资”的闹剧。
冲突之二是利益。
俗话讲“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栾川拉环宇入伙是因为缺钱,现在栾川赶环宇出山是因为挣钱。
冲突之三是法治。
好的投资环境靠什么营造,靠良好的法治环境,靠地方政府对各种性质投资尤其是民营资本一视同仁的依法保护,而不是掠夺。国有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一种犯罪,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后对民营资本的侵吞同样也是一种犯罪。
什么叫“无法无天”,这就叫无法无天。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