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正当欧盟宪法的命运前途未卜之际,如潮涌来的中国纺织品给欧洲政治家提供了一个借题发挥的绝好题材。在这个题材下,政治家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督导产业结构调整不利的责任转嫁出去,同时顺势将“官司”告上欧盟委员会,给欧盟一个“捍卫欧洲利益”的表现机会,以冀通过欧盟的重要性来促成欧宪在各国顺利通过公投。同时,拿到“倾销牌”的欧盟冀望与美国遥想呼应,达到在其他中欧经济谈判中取得进展的机会。可叹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真的成了欧盟大旗的祭品了吗?
舆论分析认为,随着法国欧宪公投的结束,一场所谓“中欧纺织品大战”将会是雷声大雨点小。
首先,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激增的反应过激,明显带有“炒做”痕迹。正如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所说,中国纺织品大量进入欧盟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是若干国家保留其进口配额到最后一刻为止而形成的反弹。何况,中国及时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政策调整,薄熙来表示,中国已经采取措施,通过诸如提高关税和限制投资成衣工业的重大有效措施,以实现纺织品配额开放后的平稳过渡。比利时华商杜树辉认为,实施三十一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宣告结束才四个多月,只以两个月的进口统计,不足以作出真实准确的评估。荷兰鹿特丹经营服装的一名华商称,欧洲厂家只看到今年一月中国纺织品进口欧洲增加了很多,但是这些服装进入欧洲市场后的实际销售情况却没人关注。他举例说,有华人用五欧元一件的价格销售人造革大衣,但是没有什么人问津。显然,根据一些表象而悍然在欧盟的平台上发动“特殊保障措施”调查,难免暴露出借题发挥的政治动机。
其次,相关法定程序旷日持久,不足以短期内解决纺织品激增问题,但足以将受众视线转移到“欧洲利益”上来。依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对中国纺织品的调查始于四月二十九日,调查将进行六十天,如果调查结果证实中国纺织品的确对欧盟国家造成“市场干扰”,中欧之间还要进行为期九十天的正式磋商,只有磋商没有结果,欧盟才会重新启动重设配额等保护措施。这意味着,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最早也要等到今年九月份才能见分晓。而各界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不抱乐观态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商学院祁汉堂博士指出,在劳动力成本评估方面,中国和欧盟国家有不同的参考标准,因此评估是否能够做出公平的结论,会有颇多争议。看来,调查行动本身比调查结果来得更快更容易,作为一个招牌和广告,当更多的欧洲人都在思考:似乎只有联合的欧洲才能说“不”的时候,政治家们就会开心地笑了。对于最终的结果,法国华商会会长卓旭光直言,恢复配额制几乎没有可能,他估计欧盟最终将以增加税收来的方法加以限制。
第三,闹翻的风险太大,后果双方都难以承担。曾经营成衣厂的全英外卖公会主席陈德梁表示,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刚刚被取消后,马上对中国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显示国际贸易仍然是一种“只准我射球,不准你拿分”的不平等竞争。尽管如此,种种迹象证明,作为自由贸易的推动者,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理不直、气不壮,都不愿意背上背信弃义、出尔反尔的骂名。但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理念,而是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赢的态势已十分明显,其涉及的合作也已远远大于纺织品领域,空客和高铁的大定单依然是诱人的砝码,相信双方都会找到避免因小失大的解决方案。谁都知道,试图恢复或变相恢复纺织品进口配额的做法将是一场没有嬴家的战争。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官方在表明责任不在中方的同时,表示愿意协商解决争端,任命讲一口流利法语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担任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这一任命已经赢得了欧盟的欢迎。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