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提要:在经历了为时近一年半的行政接管后,南方证券终于倒下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券商的离去,多少让人平添几分感慨。管理层对券商的态度正变得严厉起来,但同时也应有效改善券商的生存环境。加强监管就是重塑市场信心的过程,而信心是最重要的。
事实再次证明,该来的终究会来。
“五一”放假前,南方证券被正式宣布关闭。这个前些年中国证券业的标杆式券商,在经历了为时近一年半的行政接管后,终于倒下了。
其实,这样的结局或许早在预料之中。2004年1月初,南方证券被宣布行政接管。据接管小组后来公布的资产清查数据,南方证券挪用个人保证金约80亿元,机构债务约120亿元,两者相加超过200亿元。
毕竟经历了一年半的接管期,因此南方证券的关闭并未引来太大的市场波动。不过,这个曾经辉煌的券商的离去,还是多少会让人平添几分感慨。
想当初,南方证券与华夏证券、国泰证券于1992年一起组建,3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并称为三大中央级证券公司。而在前几年股市风光时,笔者曾作为陪客参加过一次“集体相亲”,对方就是几位在上海工作的南方证券青年才俊。当年他们意气风发的言辞尤在耳边,但若现在再次遭遇,不知还会不会有那份心气。
准确地说,南方证券只是众多券商的缩影。自南方证券被接管始,仅2004年1月至10月,就有7家券商被托管,难怪有人说去年是“券商丑闻年”。到目前为止,公布2004年年报的券商中,其合计亏损11.93亿元,平均每家亏2058万元。与2003年55家券商平均净利润亏损80多万元相比,显示券商的亏损额在加速扩大。
近年来,证券公司出现了普遍的经营困难,更有个别券商因经营失败被重组、关闭、撤消。我国券商产生的历史并不长,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券商出现问题,而现有的券商也问题重重?
从目前暴露出来的案例来看,问题证券公司普遍存在挪用客户资金、违规融资、超规模自营投资等违规经营行为。分析各种行为的逻辑关系,首先是这些券商对自营投资业务过度追求,然后为了维系投资业务的规模进而挪用客户资金、违规融资、开展不规范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而又产生资金链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券商要走出当前的经营困境,理应回归金融服务中介的本源,树立以服务和创新获取利润的经营理念,建立以服务型业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重塑其经营行为模式。但现在的问题是,券商的经营行为受制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它的转型更需要外力推动。
近日,管理层已向券商发出自查令,开始力图摸清券商真实的家底。据说态度非常坚决,要求不查出问题不罢手。与此同时,从南方证券看,券商退出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而“关门清算、追究责任”可能成为管理层今后处置接管问题券商的基本态度。
这似乎在说,管理层对券商的态度正变得严厉起来。这显然是好事。但同时,或许也应改善券商的生存环境,比如将发行的审核权、定价权放归市场,以恢复券商的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等价值创造空间。换言之,就是适度扩大正常业务空间,以抑制券商的过度投机冲动。
毕竟,加强监管就是重塑市场信心的过程,而不能把两者割裂。对证券市场而言,信心终究是最重要的。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