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记者 史宝华 实习生 李玲
国家发改委昨天下调了国内汽油零售中准价,新的市场零售价将从今天零时起执行。这是自2003年7月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首次下调。但是这次价格下调的时机却引起了包括石油公司、能源专家、行业分析师在内的诸多质疑,称此次调价与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背道而驰。
油价终于下调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汽油价格的通知”和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的浮动,北京市场汽油零售价格从今天零时起每升分别下调了0.12元至0.14元,其中93号汽油由每升3.92元下调至3.79元,每升下调0.13元(详见附表)。5月10日刚刚上调的柴油价格则保持不变。
这是从2003年7月以来,将近两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首次下调。
对于调价原因和调价时机的选择,发改委的文件称,此次汽油价格下调主要是因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下降。5月20日,纽约市场6月原油期货到期时收于每桶46.80美元,7月原油期货收于每桶48.65美元,伦敦市场7月原油期货收于每桶48.03美元。而在4月4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曾创出近2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纽约市场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每桶达到58.28美元,4月21日,纽约轻质原油期货曾降至53美元低点。
但令业内专家奇怪的是,此次国家发改委对于国际油价变动的反应出奇的快。按照我国目前的成品油作价机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原则上滞后于国际油价变动一个月左右,有些时候,会长达数月,或者干脆不动。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此次发改委下调汽油零售价,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前国际油价有所下降,二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盈利情况还能承受此次价格下调。
调整时机存疑
昨天下午,当记者就汽油价格下调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邓郁松博士时,他显得有些吃惊,因为“尽管国际油价近期有所下降,但相对来讲仍然处于高位”。
申银万国分析师黄美龙也表示,此时的价格下调让人吃惊,而且捉摸不透。因为与国际价格相比,目前国内的成品油零售价格还远远没有到位。
但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说,在国内市场垄断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可能完全与国际接轨。既然两大集团通过垄断,通过开发全民所有的油气资源获得了高额利润,在国际油价上涨时,就不应该由消费者全部承担这种涨幅。
对此,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撇开两大集团的垄断利润不谈,即使国内市场实现了充分竞争,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相比国际价格,还是比较低。2003年3月,北京市场的93号汽油零售价为每升3.29元,当时,国际油价不到每桶30美元。现在,国际油价涨到每桶接近50美元,而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0%,以此推算,目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相对并不高。
改革前景不明
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根据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制定。如果三地加权平均价格按月变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就可能在三地加权平均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后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最终零售价格。
但是,上述原则并没有严格执行,而是主要遵循另一个原则: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零售价格少涨或者不涨;国际油价下降时,国内零售价格少降或者不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的影响。
黄美龙表示,这种定价机制本身有一定合理性,设计的初衷也有利于减轻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美元以下时还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国际油价突破每桶40美元、甚至达到60美元,尤其是在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原油进口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机制的伸缩性就大打折扣。为了考虑国内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只有一小部分体现在了国内零售价格上。
黄美龙表示,其实完全按照市场化定价,并非不可行。政府所担心的是否会引发经济动荡和消费者承受程度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石油供应不足,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应该抑制消费,而不是鼓励消费。尽管之前有很多关于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消息,但是此次汽油价格下调仍然显示,这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并不明确。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