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教育部某官员在日前启动的“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上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即不低于去年水平。我不知道73%的概念是从何得来的,究竟准不准确,有没有注水的嫌疑,反正,既然不能低于去年水平,由于毕业生比去年新增58万多人,相应就得要求市场在原基础上再多提供40余万新岗位,也就是最终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约247万个工作机会。
这个想法当然是好,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状况下,倘若真能达此目标,教育部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善莫大焉”了。可我心存疑惑的是:这就业率竟是能制订出来的?
市场有市场的规律,由于市场经济的特性,每年对所需劳动力的要求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当市场需求面临结构性矛盾的时候,这种年度之间的不同就愈加明显。由于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了在相对领域的人才过剩,这样就会出现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供过于求,或者供不适应于求,难免造成就业困境。
显然,在当下经济形态中,人才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因时而不同,教育部不可能要求市场对高校毕业生不加选择性地照收,也没有办法强求市场必须要接收多少人。市场就是市场,计划就是计划,强令性的计划与市场经济无干,市场是谁也命令不了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统招统分政策,社会上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很旺盛,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在那种政策和社会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能有效掌控就业率,还能够一纸命令,决定毕业生的分配岗位——国家包干,也就包到底了。然而,时代毕竟变了。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教育行政部门不再有那么大的权力了,毕业生已经被要求自己在市场中寻觅机会,教育部又怎么能揽得了这个根本不该由自己主导的就业率呢?
一个最让人浮想联翩的缘由是政绩观在作祟。类似于“不得低于去年”这样的字句,我们曾多次在各种报告计划中得窥。试想,如果每年都是不得低于去年,并最终“略有上浮”甚至“上升幅度大”的话,就业率当逐步上扬并达到100%才对,可惜连最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也办不到。教育部今年制订了73%的指标,明年呢?
在73%的背后,隐藏的更是各高校在就业策略方面的隐忧。教育部制订了73%,作为下级单位的高校难免不制订出83%,93%以至于100%出来,这样的例子似乎也不在少数,最后是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名气。浮夸风刮进了高校,所谓的“最后一片净土”也就难免不清静了。
实际上,大学生就业困难,我们更须从反思教育政策方面着手,而不应该与具体的市场斗法。把该给市场的任务交给市场去办,多留点精力,推动已经较为迟滞的大学教育改革,我看才更恰当。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就业率”,共找到
391,74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