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杨茜发自北京
省、省、省
自从去年4月在京郊通县购买了一套75平方米的两居室后,在京城某网站从事市场推广的崔庆峰随即削减了自己的一项主要支出——泡吧。
“以前每周去泡一两次吧,每月消费1500到2000元,现减为每月一到两次,花费800到1000元。”尽管崔庆峰一直认为,就着若隐若现的灯光、淳朴质感的音乐和朋友一起喝酒、跳舞,是排解工作压力的很好途径,但考虑到每月还要还2000元的房贷,月收入1万元的他还是理智地“割爱”。
高房价还让已经“居者有其屋”的老一辈受到了“牵连”。
“老两口把水管龙头拧到最小,水就一滴一滴地掉进桶里面,但水表却纹丝不动。”傅小姐无不感慨地告诉记者,她一个朋友的父母,就一直用这种“偷水”的省钱方法,给儿子买了一套房子。“他父亲还是高知呢!”傅小姐说,当她看到这一幕时,心里忍不住有些发酸。
事实上,为了买房,父母资助子女的“反哺”现象在我国已相当普遍。
“省吃俭用攒首付,节衣缩食还贷款”,在哈继铭看来,当今中国老百姓过的日子大都如此。作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的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觉得高房价已成为横亘在消费者面前的一道坎,因为“买房抑制了别的消费”。
“第三条道路”
如果不是投资之弦继续紧绷、一单单反倾销诉讼案不期而至,人们或许不会如此急切地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除投资和出口之外的“第三驾马车”。
6月10日24时到来前1分钟,随着中国和欧盟“最后一分钟协议”的宣布,喧嚣了两个多月的纺织品争端看起来像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出口能否消化掉所有的产品?产能过剩怎么办?出口结构是否合理?”在哈继铭看来,单纯依靠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
此外,消费对GDP的贡献也一直处于低下状态。“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约在80%左右,”哈继铭说,但这一数据在中国仅为50%。“即使是在日、韩等国家,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也比中国要高出许多。”
消费表现仍然含蓄,但投资增长却毫不含糊。
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的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13.2%的水平,但这一时期的消费增长水平却一直低于投资水平,年均增速为8.6%(扣除物价因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1~4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这种距离拉得近乎一半——消费增长为13.3%,投资增长则为25.7%。
“(这种)消费和投资的脱节现象,将来很可能会产生产能过剩。”哈继铭分析说,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此前的“出口线路”将面临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启动内需、通过消费拉动已是迫在眉睫。
但如今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钱都被转移过去了,而且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降下来了。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但同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却走出了“逆行”线路:去年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一度探底至84.8,这一水平甚至低于2003年“非典”期间(4月、5月份)的88.7和85.7。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统计局在公布今年一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时曾评价说,“自2004年下半年消费者信心指数重回上升路径以来,已连续9个月保持升势,但上升的幅度很小。”
“买房作为大宗的消费品,其价格上涨对其他的消费造成了一定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说。
收入、收入、收入
更何况,当房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时,消费也就难以轻松了。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但就在这一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4%,其涨幅近乎是同期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一倍。
从纵向来看,近年来百姓收入的增长幅度也不如从前。
以1999年到2004年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幅(扣除物价因素)分别为9.3%、6.4%、8.5%、13.4%、9.0%和7.7%。
“收入不增加,又想让老百姓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在袁钢明看来,除了遏制房价涨势外,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也是带动消费的必要举措。
“每月60%用于开销,40%用于储蓄。”未婚的崔庆峰告诉记者,如果以后收入增加或者两个人供房后,这个计划才有可能改变。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消费”,共找到
43,688,823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