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一场角力。
一方面,浙江全省上半年新增贷款额高于上年全年增量;另一方面,去年初至今年6月,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跌幅近30%。
宏观调控政策下,浙江金融机构与民间的资金运转剧变。
存贷双放量
7月19日下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牵头,2006年上半年浙江金融形势分析会在杭州举行。 “各项存款快速增长。”会议称。
截至6月末,浙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增速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存款2983.8亿元,同比多增1238.9亿元。上半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新增1165.9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39.1%,同比多增381.6亿元。同时,银行贷款也在放量。截至6月末,浙江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4.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2526.6亿元,高于上年全年增量385.7亿元,同比多增1066.4亿元。
银行存款增长折射出浙江区域内的资本容量开始扩充。其中,温州是个样本。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的调查测算,截至2006年4月,温州的民间流动性资本达1900亿元左右,其中至少400余亿元常年跨区域流动。“资金在去年就开始回流了。”该局副局长赵秀乐分析,这基本集中在楼市、煤炭及其下游行业。19日的会议亦称,今年以来,投资性住房需求有效抑制,股市上扬的基础不稳固,对浙江省储蓄的分流力度并不明显。
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乐吾透露,由浙江人投资3个多亿元的湖南长沙岳麓·现代城项目近期“易主”,同在河西金星大道边上的一个浙江资本项目也正在寻找买家。而目前,长沙30%的房地产资本份额由浙资占据,湖南浙江商会相关人士透露。“一波接一波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让民资感到巨大的压力,大量热钱开始从房地产、煤炭等领域撤退。”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分析,民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宏观调控的影响。
民资式微
调控政策下,一条看似“奇怪”的链条正在浙江形成:民间资本回流,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信贷却进一步放量。“其实并不怪,这是由浙江产业复苏引起的。”浙江银监局一位负责信息调查的人士称。
7月17日分析会上勾出的“浙江新增贷款行业分布图”明确显示,制造业贷款成为浙江省上半年贷款的主要增长点。1至6月,制造业贷款新增927.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7%,同比多增333亿元;同时,建筑业贷款增长较快,新增约124亿元,同比多增88亿元。然而,本轮宏观调控下的信贷放量有点异样。浙江一向属于二元金融市场,存在“地上”、“地下”两条脉络:“地上”属银行等金融机构,“地下”属民间资本。浙江是民间资本存量最高的区域,民间融资最为活跃,而在这一次,民间资本势微。温州区域尤为明显。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从去年年初的12.11%。下滑到今年6月的8.9%。,跌幅近30%。“温州民间借贷活跃程度有所减弱,间接借贷逐步减少。”该行统计调查人员预测,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未来很可能下滑到破历史低点的8%。。
二元置换
显然,浙江二元金融冷热开始置换——一向对民间资本有强烈依赖的融资市场冷了,而银行信贷却热了。“商业银行放贷意愿增强,贷款力度明显加大。”参与19日金融运行分析会的浙江金融界人士分析认为。在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等地,银行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区以个人为贷款主体的生产经营性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农行推出了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中行推出个人投资经营贷款,工行有微型企业贷款,建行有个人助业贷款。尤其在台州,工行也参与了抢夺营销战,在闹市区挂出横幅招徕中小企业客户。甚至,一些银行已着手适当简化贷款流程,或可不经贷款审批委员会审议办理某些业务,以更好地适应小企业贷款“短、频、快”的特点。另一方面,“截至目前,仅从上海楼市撤回的资金就有400亿元左右。”周德文称。而这部分资金,大多“躺”进了银行系统,更成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一场盛宴。以温州为例, 5月19日,该市政府召开全市“百项千亿”工程暨重点建设推进会。凡是可市场运作的项目,温州将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入,尤其是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向重点工程建设;另外,诸如污水处理、道路建设、围垦等,也欢迎民资介入。
相关阅读:
毁誉参半追求"钱生钱" 温商:你究竟"炒"了没有?
温州人现在越来越避讳“炒”这个词语了,因为媒体宣传与政府的警觉,温州财团连续败走麦城。从去年因国家“房产新政”而遭遇“滑铁卢”的“炒房团”,到今年年初因山西整顿煤炭市场而“挥泪撤晋”的“炒煤团”,温州民间资本不知不觉间迎来了一道坎。 >>>>阅读全文
政策环境不同 山西购房团上海炒房气候难媲温商
随着煤价暴涨而暴富的山西人,一直颇受房地产开发商热捧。近期,不少山西购房者踏入上海,还有一些机构组织上海楼盘去山西推介。市场也不时传出山西人购买豪宅的新闻。一时,山西购房团似乎将成为上海楼市的拯救者。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