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国内首份“企业公众形象报告”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觉醒使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在1月29日召开的“2006企业公众形象年会”上,国内首份基于企业公众评价理念之上的《2006企业公众形象建设年度报告》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报告,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机构与搜狐财经、光华传媒等传媒机构共同合作,集学术理论研究与传媒观察为一体,并借助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策略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国际化视角,所共同推出的。
报告首次提出了企业公众形象的学术内涵与规范的评价指标,并总结了2006年中国企业公众形象的状况与特点,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公众形象问题所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对中国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的最佳实践进行了集中报告。
企业公众形象评价事业发轫于2005年,当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搜狐财经、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和北京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活动为载体,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公众形象”的概念,将将之定义为社会公众对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企业可靠性、企业承诺力和社会责任的综合认知和总体反应。基于以上定义,企业公众形象评价确立了“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员工关系”、“投资者关系”、“消费者关系”、“商务关系”、“品牌传播”、“危机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共九大评价指标。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全球化,企业公众形象已经成为企业社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系统地掌握企业公众形象的内涵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企业公众形象不佳已成为许多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障碍和隐患,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众形象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软竞争力的今日,以往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甚至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具体表现在众多企业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即对产品与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及环境保护等的关注。因为认识不够,造成了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不依法组建工会、劳动合同不规范、拖欠工人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忽视职工身心健康、超负荷工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污染环境等问题。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谈漠、政府监管职能缺位和中介机构身份模糊、制度建设滞后等,是企业公众形象事件多有发生的大背景。
报告还对2006年企业各种员工关系事件集体浮现的情况表示特别关注。报告指出,员工关系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企业道德评价的核心指标。员工关系问题的集中爆发,表明公众注意力开始从经济发展的速度转移到经济增长对人的福利贡献与劳动力的价值与尊严的重视上。企业在员工关系方面的失误和不成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报告总结道,在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国内一批优秀企业在企业公众形象方面的实践从来没有停止过。进入2006年,不论是从市场发育、制度建设、政府监管、公众愿望、媒体推动还是中国企业自身,企业公众形象的建设都已经有了更为明鲜的整体推进趋势。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趋势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全社会的兴起与倍受关注。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现状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传统的价值观和责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开始更加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者权益和商业伦理,更多地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已经在此方面有了良好的自我实践。“企业公众形象评选”活动推出的两届“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获企业,就是这些企业中的优秀代表。报告称,企业公众形象评价一直强调企业在自身良性发展的前提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不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狭义化为公益事业投入。从社会各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持续努力中,不难看到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正在步入良性轨道。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