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能力见减,央行投鼠忌器难啊
或许是两会期间上面有交代,总之近来三大报的头版头条几乎乏新可陈,今天一份报纸老调重弹,两份报纸将中央银行行长所作的毫无创见的股评当头条,那些个东西新华社登登也罢了,居然恶心证券报,让投资人差点由于没胃口看而忽视了不起眼角落里的几个实质性利空,套用《疯狂的石头》里的话说不知道到是不是 该说“专业,要有专业性??/p>
其中最主要的系统性利空就是加息的预期事实上在增强。
尽管媒体总是将发表这一观点的文章忽略掉,可是今年二月份的数据明白显示了这个严峻的现实:
“2月份人民币信贷增长高达17.2%,增幅比上月高出1.2个百分点。2月份新增信贷规模高达4138亿元,同比多增2647亿元。…….2007年1、2月份合计新增信贷规模高达981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并高出历史次高水平(2006年)达2665亿元。显然,信贷增长总体已经出现了反弹…….. 其中M1增速延续1月的强劲势头,以21%的同比增幅创下近6年半以来的新高”
而下午在主要金融网站上发布的来自于统计局的消息更是叫人吃惊:“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上涨2.7%,差点达到3%这条高压线.粮食价格上涨6.8%,”实际的通胀风险比多数人预想的大。
我们的经济分析家总是劝导百姓要辨证的看待这些数据,可是直到这些数据反过来给我们以脸色看的时候,或许一切都晚了。比如关于股指期货推出的问题,指数还在合理范围2000点附近,有识人反复论证是合适推出股指期货的时候,可是执行者的想法总是那么富有创建性,而如今要想平稳顺利的推出股指期货,我看要比酝酿加息还要难。
难怪国际上总是用“高超的艺术性”来形容我们的宏观调控,央行的水平似乎非常之专业喜欢用“不能一刀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推委责任,从而将最佳的出击机会变成观望时机。结果是“无为处世”了N多牛后发现我们的国家“内需”不但没怎么拉动,反而因为长期的低利率使得房价暴涨,百姓生活窘迫…….
加息究竟能不能遏止通货膨胀,和缓解货币流动性过剩,恐怕也不是那几个头戴钨砂帽的人说了算的,头痛连头都不去医,怎么就知道“医头”没有效果呢?统计局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好比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病人由感冒引起了发烧,可是医生居然说没有必要吃退烧药,不知道烧坏脑子的是医生还是病人。
其次是物业税拟增收法案,这对某些板块释放了强烈的利空信号,投资者不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去做投资,更不能听信现沦为“股评”的行长的话,和所谓的大师的话。
该大师叫“索罗斯”,为制造金融风暴无所不用其极,97年之后一直被冠以“金融巨鳄”,可是今日到中国说了一句“奥运会之前股市稳涨”的还听话的时候,有些人居然在每体重要板块尊敬的称之为“亲爱的”大师了,称大鳄为“大师”的那些人是什么居心,投资者是不能不警惕的。
或许一点错都没有,奥运会之前我们的政府就是想要把股市搞的欣欣向荣,而且非要集合包括养老金在内的储蓄去造牛的话,相信政府也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老索的话,其实并没有高明之处,仿佛看见某妇生了孩子说了一句“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那么平淡无奇,所不同的是“小人”的话总是那么好听一些。
假如,我是说假如,这两天股市暴跌了,“大师”会怎么说,不用考虑都知道,他会说:“我说过奥运前股市一定涨,但我没说眼下它不会出现调整。”(我只不知道他会不会中文,不然一定这样说),至于周小川,他一定说:“短期波动不影响股市整体趋势,”说不定还会加一句“央行短期内没加息的打算”----如果这样,我们的央行真的是不知道被“楼市”绑架了还是被“股市”绑架了,投鼠忌器难啊!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