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自去年初发布以来,提出拟进行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有200多家。但从实际情况看,真正付诸实施的只有不到50家,已被管理层批准通过的则仅有20多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去年1月发布,正式拉开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大幕。自此之后,200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提出股权激励计划,在股改中承诺积极推进实施。然而迄今为止,只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成为真正付诸实施的践行者,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观望和等待。
“股权激励的实施并未像市场预期的那样火爆”,一位跟踪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士表示,很多公司迟迟没有兑现其在股改中的承诺。
据荣正投资统计,截至3月27日,共有22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获得审批无异议。统计发现,这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相对行权价均有幅度不等的大幅上涨,涨幅最低的中兴通讯在50.92%,最高的苏泊尔则实现了298%的飞跃。
这些“捷足先登”的上市公司受到市场如此追捧,似乎并未给后来者带来示范效应。很多上市公司至今也不拿出明确的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呈现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上述人士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一些问题客观存在。其中,制度本身的问题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他认为,股权激励的股权来源、股权数量、股权作价、激励对象以及退出机制,目前相关文件并未有明确的规定。此外,股权激励并不能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部分国有企业仍政企不分等也制约了股权激励的广泛推出。
中科院李帆博士则表示,股权激励要规范实施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规范的资本市场、完善的约束机制以及健全的经理人市场。从目前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尚有相当的差距。
连城国际研究部杨少杰认为,当前市场火爆股价高企也是部分上市公司迟迟不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这直接提高了其行权成本。实施股权激励的前景还是充分看好的,但仍要一批公司的探索,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管理层并未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也未像清欠一样设定时间表,这也成为上市公司行动不“积极”的一个因素。沪市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虽然早有推行股权激励的意向,但从目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看,时机并不是太好。“在推出股权激励这个问题上,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表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