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然而,一项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却让我们这个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文化大国多少有些尴尬:由北京市社科院编著的《2007北京行业分析报告》透露,目前我国年人均购书仅为5册左右,而且其中80%的图书被20%的人买走,教材和教辅占到了全部图书的75.53%。
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人均图书消费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1998年人均购书为5.6册,之后人均购书一直徘徊在5册左右,但是至2004年开始下滑到5册以下。不过全国人均承担的购书费用却翻了将近一番,由20多元飞升到40多元。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图书消费同许多事物一样,也存在着“二八定律”:每年图书销售总量中,80%的图书是由20%的人买走的,而剩下的20%的图书是由80%的人买走的。而在全部图书中,教材和教辅占了75.53%,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只占24.47%;销售额中,教材和教辅比重占了63.43%。这样就不难看出,中国图书市场中20%的主体消费者实际上是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上,扣掉教材和教辅,全国人均年购书量仅为2.8册。
制约图书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研究人员认为: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是不敢买书,按照国际定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就会占个人消费支出的20%以上,北京虽然人均GDP达到了5457美元,但是却没能实现这一国际定律,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障水平太低,现实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人们对未来缺乏信心,所以更倾向于把买书的钱存起来“防灾”;二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买不起书;三是图书市场混乱,市场上急功近利的书多,真正需求的书却没有,而且容易买上当书,调查显示认为买到的书物有所值的读者仅占37%;四是没有时间读书。而制约图书消费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新媒体对读书兴趣的冲击和读书时间的争夺,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电视和网络。
社会学家郑也夫则认为,我国的阅读人口这么“稀薄”,一大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开发出读书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是科举、是应试,我们的教育没有鼓励同学们博览群书、读课外书、读各式各样的书。相反,占用大量时间读书,“考科举”是会吃亏的。(记者丁肇文)
出版发行和价格制订都在严密的计划系统中运行。 在图书市场上,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无论从数量到利润,都占据了半壁江山。相当多的出版社以教材教辅为生...
2007-04-23 09:38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