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
近年来,全国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带来了许多新机遇、新发展、新气象。与此同时,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半月谈》编辑部在整理读者来信时发现,一段时间以来,《半月谈》读者关注度最高、聚焦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新农村建设。
这是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九社的“遮羞墙”(4月11日摄)。甘肃永靖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记者近日在永靖县采访时发现,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砌了9处、总长度2公里多的高墙,用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和院落,村庄看上去鲜亮整洁。而当地一些村民向记者反映,在这些墙体的后面,还有部分农户家里缺粮断水,生活极其贫困。新华社记者聂建江摄
新农村建设不能沦为“景观秀”
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沦为“景观秀”,如南方某县把水利、造林、交通等资金捆绑投入试点村镇,在试点村花60万元建豪华大广场,而广大农村急需的专项资金却因此“断炊”;再如有的农村开展“粉墙运动”,把民房统一刷成“上黄下蓝”,“村容整洁”成了“粉饰行动”,一些新农村示范点变成“官”赏点。
西部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面达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就是这个县,在部分公路两边,砌了9处总长度两公里多的高墙,用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和院落。当地政府将之作为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在当地农民眼中,这却是一堵“遮羞墙”,因为在光鲜照人的“文化墙”背面,掩藏着的是农村和农民的贫困。
安徽读者邓学志认为,在一些贫困地区,限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农民的房子破一些,样子差一些,本来就是一种现实的反映,何必要掩饰?一些地方官员,要想让沿线村庄美观起来,给当地长脸壮势,不如在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上多下功夫。
安徽读者贾如军来信反映,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被不少地方官员“误读、误解”成“新村运动”,原因就是地方官员的“政绩秀”在作怪。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于“表演”,自编自演“造新房、刷新墙、修新广场、点新灯”的“跃进戏”。表面上看,这些官员想方设法为农民盖楼房、修别墅、建广场,但实质上他们根本不是真心为农民,而是在为自己捞“政绩”!
湖北读者叶雷来信说,“景观秀”现象的产生,源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漂浮。我们有些干部总是希望“多快好省”、“立竿见影”,立马“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不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具体工作。此外,一些领导下来检查工作,往往是“围着桌子转、围着轮子转”,只看表面,不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如此就给下面造假提供了活动空间。
南京读者尹卫国说,新农村建设缘何沦为“景观秀”?原因在于膨胀的政绩冲动。有的地方领导急于在任期内出政绩,于是集中人力、财力搞“盆景式”新农村建设,以展示政绩,结果是示范点成了“一枝花”,面上工作成了“豆腐渣”。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对新农村建设危害大矣。
新农村建设切莫重“点”轻“面”
不少读者反映,现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是层层办试点,方方面面办试点,结果是,试点村热热闹闹,非试点村冷冷清清。试点村修了新路,盖了新房,有了低保,领导还在张罗绿化、亮化、美化的事;非试点贫困村路不平,电不通,老百姓长期喝不上干净水,少见领导探访,更无部门问津。
安徽读者黄家祥反映,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会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这就导致有限的支农资金和政策被倾斜到本已进入良性发展的村庄。相反,那些亟须外力来打破贫困局面的村庄却由于基础相对较差,政策成效不明显而被上级领导所忽视。最后,富裕地区的“试点”村全部变成了“示范”村,越来越富;落后地区的村庄则变得越来越穷。
湖北读者熊飞说,当前,由于 “点”与“面”建设投入差异过大,个别被定为“点”的村一再被“锦上添花”,而未被定为“点”的村,一些急需的建设却无法实施,“点”与“面”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村,一些很有必要的建设项目,如修桥补路、维护水利设施、修复水毁田地等,因缺乏政府的组织与支持无法落实,“点”、“面”建设差异过大,不仅让人对政府资金流向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产生疑问,也造成了不同乡村间农民心理上的不平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湖北读者杨明生认为,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不少地方,办“试点”不是着眼于整体推进,而是把“试点”当“盆景”,导致试点与整体工作脱节,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上,本应由农民作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演变成了政府主导的新村庄建设,造就了一批“好是好,学不了”的典型。这种重“点”轻“面”,在“点”上越位、在“面”上缺位、忽视农村整体规划和全局指导的做法,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仅有违试点示范的初衷,也增大了将来在“面”上推广的难度。
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农民的话语权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在有些地方却处于从属地位,缺少话语权。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民失语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农民没有合适可行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二是农民总是被别人代言,其真实想法无法表达。
于是,新农村建设怎么搞,搞得怎样,在有些地方与农民无关,农民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级领导强加给他们的现实———农民需要修路架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政府却让他们贷款盖新房,建别墅;农民需要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一些干部却在琢磨怎样耍花架子……也就无怪一些地方总出现违背农民意愿的种种怪事。
如何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许多读者认为,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且用制度保证广大农民的话语权。新农村建设的计划、方案等,要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监督,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凡大多数农民有意见或反对的方案不能强制推行。而目前情形是,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方案不透明,农民不知情,更无发言权,完全由领导说了算,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浙江读者舒圣祥说,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农民自觉的群体化努力,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感情,建设他们喜欢和想要的新农村,而不是建设官员喜欢和想要的“伪新农村”。农民的好恶、农民的参与以及农民的评价,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
不少读者表示,只有让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充分表达自身的意愿,才能促进地方党委和政府作出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来自基层的利益主张越充分,决策中的民意成分就会越浓厚。同时,评价各地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关键看农民是不是直接得到了实惠,他们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决,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汤延涓)
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
2007-05-09 10:16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