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基金动态

4000点 基金经理“边走边看”

    面对汹涌的入市资金,留与走都是一种煎熬

    证券时报记者 荣 篱 张 哲 孙晓霞

    虽有个别基金公司痛下决心,减仓规避风险,但多数基金经理仍处于迷茫之中,对后市没有明晰的看法,“事实上,3000点以后大家就都开始迷茫了。

”不过,也有少数基金经理表示,既然谁也无法预测泡沫何时破裂,最好的策略就是享受泡沫。

    “2006年考验的是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今年可能就是考验股票基金的流动性了。”一家巨型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这样预计。这家基金公司在2006年成功规避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市场传言,早在四月,该公司就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减仓。然而,禁不住市场不断上涨的诱惑,近期又杀了个回马枪。

    站在4000点上,面对汹涌的入市资金,无论是留是走,都是一种煎熬。

    减还是不减,这是个问题

    “站在4000点,如何看待市场?”———这可能是基金经理最近几天被媒体和投资者追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他们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一位以“愿说敢说”广受媒体欢迎的投资总监在接到记者的电话时表示:“现在太敏感,我还是不说为好”。不过,沿袭他一惯“语出惊人”的作风,他还是对市场发表了看法:“按理说,我们机构应该是理性的,但现在市场上有一大批非理性的资金。让我们用理性去预测非理性,这本来就是非理性的。”然而,无论理性还是非理性,无论预测与否,作为基金经理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依此操作。

    一家在北京的基金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的投研团队正努力寻找价值的洼地。 由于这类公司越来越少,减仓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高管也透露,“我们投委会已经决定要求基金减仓,我们也知道有可能会踏空,但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不过,他也承认,投委会减仓的决定,“有基金经理执行得并不积极”。

    然而,以“承受”的心态来“痛下决心”减仓规避风险的并不多。记者近日就4000点投资如何操作以及后市看法进行采访时发现,多数基金也处于迷茫期,没有明晰的看法。“事实上,3000点以后大家就都开始迷茫了。”某基金经理表示。业内某投资人士认为,逼空式行情在投资者信心和资金的推动下仍有望持续,但一季度偏热的经济运行数据预示着政府可能针对信贷增长和流动性过剩问题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通胀、经济过热及过度投资仍是中国现阶段尾大不掉的问题,未来仍将持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关注政策面的变化和加息时间窗,边走边看。”他表示。

    一位相当了解基金的投资界人士对基金此时减仓与否的判断是:大多数基金肯定没有减仓!他们的一贯作风就是“在高位守着”,下跌时又争相斩仓,直到跌得惨不忍睹为止。与此相印证的是基金经理的“享受泡沫”的观点。上海某投资经理认为,目前市场环境下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坚持持股,享受泡沫。“高风险区同时也是高收益区,既然谁也无法预测泡沫何时破裂,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享受泡沫。一旦回调都是好的买入时机。”据记者了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相对而言,QFII的态度和做法似乎更有章法。早在一个月前,一位QFII基金经理就对记者表示:“我天天都在找机会出股票,不信我出不到一个高点!”很不幸,一个月过去了,他所期待的高点还是没有出现。昨日,记者再次采访他时,他仍然表示,“我还是以出股票为主,虽然我很郁闷,卖了还在涨,但我还是在卖。而且,投资者也在赎回,我不能不卖。”

    一致观点:高增长难持续

    尽管基金在减仓不减仓上存在不同的操作,在对后市的看法上也存在“边走边看”的“说不清道不白”的心态,但对于上市公司高增长的持续性,基金的看法则颇为一致。

    对于今年以来的股指上涨,基金归结于第一季度业绩的超预期增长和资产重组带来的预期。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部分基金经理对未来的公司业绩能否保持第一季度那样的高增长,并不乐观。

    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前一段时间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为两方面:业绩超预期以及企业重组。而业绩超预期在第一季度一些板块如钢铁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二季度虽然个别公司仍然会有机会,但该因素作用开始转弱。

    博时基金公司的陈亮也表示,平均来看,维持2007年1季度净利润的快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为,2007年1季度净利润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2006年1季度的低基数基础上的,未来3个季度主营业务如此持续高增长很难出现;同时,非主营业务是否可以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需要打个问号。全年来看,净利润总量可能维持在历史平均水平。

    虽然大家对上市公司保持高增长并没有太大的预期,但在以此为基础的对股票的估值上却存在分歧。

    嘉实基金公司一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A股市场,即使考虑到中国经济高速的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提升,估值也是处于偏高的位置。从更长线的眼光来看,A股市场无法长期维持高估值,必然向全球合理的估值水平回归,回归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时间换空间,未来几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使估值水平下降,另一种是股票的下跌使估值合理。而另一家基金公司则认为,结合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全年预测,到年底时的市场总体PE(不含亏损股)将下降到30倍附近,沪深300指数的PE将降低到26倍,到2008年则降到20倍以内。因此对于目前市场的大幅度上涨,虽然其中有结构性的泡沫成份,但总体还是以盈利增长驱动为基础,还是处于相对良性健康的范畴。

    异口同声:回归大蓝筹

    “如果你非要持股的话,那就买银行股吧,至少要买蓝筹股。相对来说,这些股票的估值还是比较低的。”———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私下对记者表示。不过,他认为最理性的做法还是“多看少动”,“不要眼红别人现在赚钱”。

    虽然对于后市的看法,多数基金经理都非常谨慎,但对于大蓝筹的看法相当一致。融通基金公司认为,从市场估值结构看,蓝筹类公司已经具有明显的相对估值吸引力。以1季度报表为基准前推12个月,市场总体PE为44倍,中小板PE为58.3倍,沪深300PE为34倍,巨潮100指数的PE为35倍。该公司认为,以大盘蓝筹类公司为主的钢铁,石化,金融,有色等行业估值明显低于其他行业估值,其总体PE分别为18倍、19倍、28倍和24倍,是目前阶段市场相对的估值洼地。正在发行的融通领先成长基金基金经理刘模林表示,他个人看好这些行业在2季度的市场表现。

    在大蓝筹中,记者发现,基金提得最多的就是金融股和地产股。有基金经理认为,1季度的业绩承接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点,周期性资产继续走强,金融和房地产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由于周期性行业在2006年后半年已经出现高增长的局面,因此在今年后3个季度,此类行业出现超预期高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但他预计,银行和房地产将保持持续的高增长。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银行股的价值只是“矮子中找高个”。他认为,该行业本身估值已不低,作为一个同质性比较高的板块,其机会主要来自市场的结构调整。因此,该板块上涨很有可能在短期完成,获取超额收益空间有限。而地产行业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具区域性优势以及独特业务结构的个股。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