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志刚
据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统计,截至4月19日,已有22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获证监会无异议备案,其中17家已进入实施阶段;另外,有20家公司的方案处于公告后的待批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同洲电子(002052)于今年3月26日公布股票期权方案以来,足足有两个月没有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了。
这种沉寂,与2006年初证监会推出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时,上市公司纷纷推出方案的热闹完全不同。业内人士称,股权激励方案受到公司冷落,并非上市公司高管对其兴趣降低,而是由于股价高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股价高企降低股票期权价值
目前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普遍处于高位,今年股价翻番甚至翻两番的公司比比皆是,部分公司股价早已反映未来业绩增长。如果上市公司此时推行股票期权方案,必然导致行权价格偏高,如果一年后高估的股价下跌“挤泡沫”,行权价反而高于市价,股票期权就成为废纸。
证监会规定,股票期权的行权限制期不得少于1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比证监会的规定还要多1年。“2年后市场还是牛市么?即使这几年公司业绩明显增长,但股价已透支了未来业绩,谁能保证2年后行权是划算的?”一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不无担心地对记者表示。
荣正咨询合伙人马飞指出,目前证监会正在开展上市公司专项治理活动,明确要求公司在治理活动完成之后再上报股权激励方案,这也是两个月来没有股权激励方案公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董事会换届、讨论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的存在,也使部分上市公司将股权激励方案暂时搁置。
马飞认为,股价越高,股票期权的价值就越高,将逐年摊销到管理费用上面,相应大大增加了费用,这也是实施期权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他操作方式亦有难度
目前实行股票期权对部分公司来说确实不大合适,那么限制性股票等方案呢?从目前一些公司的操作来看,这种方案也受到股价的影响。
万科A(000002)采用的是业绩股票的方式,用激励基金从市场回购股票激励高管。自今年5月9日起,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使用计提的奖励基金在二级市场购买万科A股票,补充计提的2006年度奖励基金购入351.9万股,平均购入成本为20.96元/股;预提的2007年度奖励基金购入1141.2万股,平均购入成本为21.05元/股。
两次购入成本的除权除息价分别是13.87元和13.93元,远远低于昨日万科A的收盘价18.70元,其间仅仅隔了13个交易日。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在震荡的市场中,把握合适的市场价格回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迟那么几天,激励基金的回购成本也许要高出好多。
而且,限制性股票也可以以市价为基准确定授予价格,那么其使用也必然受到高股价的限制。
期待突破“1%上限”
《办法》第14条规定,“上市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权数量原则上应控制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1%以内。”这被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理解为激励“效果”不足。
一位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私下对记者表示,公司高管总共获授期权数量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而公司总股本仅1亿多股,十几位高管获授数量总共仅为100多万份,与一些公司高管动辄每人几十万份的获授数量相比,这显然有点“不够”。高管获授数量尚嫌不足,人数更多的技术骨干就更别提了。“何必为了这点期权让自己承受很大的压力,直接买10万股不就完了么?”这位高管的想法颇具代表性。
马飞认为,一些公司对“1%限制”的理解有些偏差,该限制一般只针对宝钢这种股本规模庞大的公司,而对股本规模较小的技术密集型公司不会“卡得很死”。国资控股的有研硅股(600206)计划授予激励对象283.8万份股票期权,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14500万股的1.96%,就超过了1%的限制。
《办法》还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30%以内。”
部分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是很难准确预测的,从目前来看,很有可能超过薪酬总水平的50%,在市场估值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对其规定上限的操作性不强。(中证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