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今日发布上市公告书称,将于6月26日在上证所上市交易。
公告称,中国远洋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本为6338737233元,其中891933000元将于6月26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中远集团持有的中远物流51%的股权、支付12艘在建船舶所需的资本开支、投资堆场建设项目和物流项目等。
一、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
中国远洋在招股书中描述为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中国远洋将背靠中远集团,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早前,中远集团曾将旗下中远物流、中集集团的部分股权注入中远太平洋,在2005年中国远洋H股上市之时,再将中远集运的业务和其所拥有的中远太平洋股权全部注入中国远洋,将物流、集装箱制造、租赁、运输以及码头经营等整个物流产业链打通,成为其H股上市的最大卖点,以集装箱运输价值链一体化降低经营风险。
而今年3月,中国远洋董事会已授权公司管理层对收购中远总公司散货船队资源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推进中国远洋综合航运业务的发展,也是公司未来短期内一个现实的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中远集团散货船队规模居于世界第一,其散货业务拥有和控制干散货船舶400余艘,合计运力超过3,000万载重吨。行业人士指出,目前散货行业处于高峰期,由于运量上升、运力供给相对不足、港口拥堵等原因,运价出现上升,目前作为散货行业运费标杆的BDI指数在今年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因此,估计未来散货业务的利润贡献将非常可观,中国远洋的利润将因此获得提升。
而在此次A股募集资金项目中,中国远洋将向中远集团收购中远物流51%的股权,也被机构投资者所看好。中远物流是中国最具实力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之一,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已在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及境外建立了4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分析人士认为,收购中远物流将使公司拥有更为全面的航运价值链,提高中国远洋在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及货运代理等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并降低航运业市场波动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使中国远洋向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航运公司目标迈进。
公司是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主要拥有中远集运100%的权益,中远太平洋51.34%的权益以及中远物流51%的权益。公司主要经营集装箱运输、集装箱租赁、码头装卸以及船代、货代等第三方物流业务。其中,中远集运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位居全球第五位,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租赁业务位居全球第二位。
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景气回升将带来公司业绩的提升:2007、2008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CLARKSONS预测2007和2008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增速分别为11.11%和10.77%;运力速度有所放缓,预计2007和2008年增速分别为12.8%和12.2%。供需比率从2006年的-2.6%提升到-1.69%,集装箱运输市场可能在2007年走出低谷。
中远集团的干散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提升公司价值:07年3月份公司在香港市场公告正在与集团商讨收购干散货业务事项,集团干散货资产注入成为较明确的预期。中远集团拥有全球第一规模的干散货业务,公司干散货船舶大部分经营全球市场运输,在07年全球干散货运价指数持续上升背景下,可以预期集团干散货船舶的经营业绩将非常乐观。资产注入将可以增厚公司业绩,降低公司业务盈利的周期性波动。
二、上市首日定位预测
中国远洋:确定的资产注入提升估值水平
中国远洋:中国海洋旗舰 集团资本平台
中国远洋:国际航运业的王子归来
中国远洋:散货注入改变了估值预期
中国远洋 最具实力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中国远洋--首日定价在15-18元左右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远洋将立足于中国、面向全球市场,通过优化配置航运和物流资源,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身,提升盈利能力,使公司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航运企业。
中国远洋的投资亮点可以归纳为:
第一,中国远洋拥有领先的综合航运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门到门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增值服务;
第二,中国远洋拥有覆盖全球的业务网络;
第三,中国远洋具有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并且拥有高层次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第四,中国远洋拥有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
第五,中国远洋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公司治理水平卓越;
第六,中国远洋作为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拥有来自大股东中远集团的坚定支持。
中国远洋:确定的资产注入提升估值水平
投资要点:
中国远洋业务范围涉及了集装箱航运的整个产业链,包括集装箱航运、码头、租赁和物流业务。完整的产业链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各项业务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吸引力;另一方面,各项业务周期各不相同,此消彼长,降低航运周期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在航运的各个细分子行业中,集装箱航运相对是周期性最强,波动最明显的行业。2007、2008年,运力投放依旧略高于需求增长;市场运价预计止跌回稳,今年欧洲航线运价已经出现上涨。2009年,预计需求将略大于供给,集装箱航运市场将走出低谷,运价将明显回升。
中远太平洋的码头投资遍布我国3大港口群,港口业务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码头利用率均未达到饱和,未来码头业务利润增长稳定持续。
中国远洋在控股股东中远集团的定位是资本平台和上市旗舰。集团在已经明确表示将把旗下干散货资产注入中国远洋。这是我们看好中国远洋上市后股价表现的重要原因。中远干散货船队规模列全球第一,主要跑国际航线。目前全球干散货市场正处于繁荣阶段。预计干散货注入中国远洋后,业绩可以增厚一倍。
因为中国远洋干散货资产是明确的意向,我们做估值测算时将这一块考虑进来。测算中国远洋估值区间11-14元。香港市场6月14日中国远洋股价9.64元。我们估值比香港市场市场目前价格溢价14-45%,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估值普遍高于香港,因而我们认为A股市场,中国远洋上市后价格高于H股是确定的。甚至不排除在目前A股市场推崇资产注入题材的背景下,中国远洋上市价格超乎预期。
投资风险:航运周期波动;油价上升对成本的影响。
业务覆盖集装箱航运完整产业链
中国远洋业务范围涉及了集装箱航运的整个产业链,包括集装箱航运、码头、租赁和物流业务,并且通过中远太平洋持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的股权。完整的产业链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各项业务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吸引力;另一方面,各项业务周期各不相同,此消彼长,降低航运周期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我们分别就四项主营业务经营特征及未来几年增长预期做一分析。
一、集装箱航运:目前尚未走出低谷,09年见底回升
在航运的各个细分子行业中,集装箱航运相对是周期性最强,波动最明显的行业。2006年是全球集运行业处于低谷的一年,连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东马士基的集运业务也是亏损。
中国远洋的集装箱航运通过控股100%的中远集运运营。中远集运公司拥有139艘船舶,总运力为39.92万TEU,运力在在中国国内集装箱航运公司排名第一,在全球中排名第五。
在公司主营收入中,集装箱航运占据公司90%左右比重。因而集装箱航运周期的波动对公司收入和业绩的增长非常明显。在2004-2005年,集装箱航运贡献主营利润的65%左右,但是2006年,贡献主营利润仅19%。不过未来,随着集装箱运价的逐渐提升,集装箱业务贡献业务比重将逐渐回升。其收入增长取决于运价以及公司自身运力增长情况。
根据Drewry数据,预测2007和2008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增速分别为11.3%和10.8%;运力投放速度有所放缓,预计2007和2008年增速分别为14.3%和13.3%。共给仍旧略大于需求,但供需差距有所缩小;但考虑到一些船队结构性变化因素,并且船东集中度和联合常年高度有所提高,运价止跌企稳,市场走出低谷。从2007年的运价合同看,欧洲航线的运价已经出现一定上涨,1月和4月各涨了100美金左右。2009年,预计需求将略大于供给(见表),集装箱航运市场将走出低谷,运价将回升。
二、码头业务,提供稳定增长利润
公司码头业务通过持股51%的中远太平洋经营。中远太平洋目前控股和参股24个码头项目,一共115个泊位。投资经营的触角已达国外,海外有3个码头,分别位于新加坡、安特卫普和苏伊士运河。控股和参股的码头年吞吐量达3279.17万TEU,排名中国国内第一,全球第五。
目前中远太平洋的码头投资遍布我国3大港口群,这样的布局可以充分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各个区域中,公司的码头利用率均未达到饱和。计划每年新增加20个泊位左右。现有码头的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扩张共同支持港口业务的稳定持续增长。预计吞吐量维持17%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目前公司拥有的码头泊位中,珠三角地区产能利用率最低,盐田3期(中远持有4.45%股权)、广州南沙二期(中远持有39%股权)等新建码头的陆续投放,将成为未来两年盈利贡献提升的主要来源。在长江三角洲,洋山二期(中远10%)、宁波北仑港(中远20%)以及南京龙潭港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渤海湾地区,天津北港池二期(中员30%)和大连港湾码头(中远20%)是主要在增长来源。
三、集装箱租赁,长期租赁稳定利润
通过中远太平洋全资子公司佛罗伦公司经营集装箱租赁业务,拥有和管理的集装箱队达125.06万TEU,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二。
受益于集装箱运力的扩张,集装箱租赁业务市场未来保持7%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佛罗伦公司的利用率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6年,公司出租箱量中,37%出租给中远集运,租约为10年,利用率达到100%。剩下的国际租赁中也大部分为长期租赁客户。长期租赁收入占比高达90%。长期租赁费率比较稳定,受到箱价波动的影响很小。
四、物流业务
主要通过中国远洋持有51%,中远太平洋持有49%的中远物流公司完成,包括第3方物流、船舶代理以及货运代理业务。
可预期确定的资产收购提升估值
中国远洋的控股股东中远集团总运力规模位于全球第二的位置,在中国国内则遥遥领先于其他航运企业。占据国内5家航运央企60%的运力。目前旗下干散货和油轮资产都还没有上市。而中国远洋在中远集团的定位是资本平台和上市旗舰。集团在今年3月份已经明确表示将把旗下干散货资产注入中国远洋。这是我们看好中国远洋上市后股价表现的重要原因。
截止到2006年底,中远集团运营407艘干散货船舶,总计运力魏3070万载重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干散货船队。公司运力占全球干散货船队的8%左右,规模列全球第一,且为第二名的2.6倍。
2007年,全球干散货市场超乎预期繁荣,并于5月刷新2004年创下的历史高点。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全球航运周期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几年干散货市场相对乐观。中远集团的干散货船舶大部分是在国际市场上运营,只有40艘船舶在国内市场上运营。因而相对中海发展干散货市场主要在国内运营,更能充分享受航运市场的繁荣,中远集团的干散货船队2007年利润更为乐观。
干散货资产全部注入中国远洋后,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远洋。预计业绩至少可以增厚一倍以上。另外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以往单一集装箱运输业务造成的业绩波动风险。
估值及询价区间:
假设发行17.8亿股。预计2007、2008年EPS分别为0.25元、0.36元。
而如干散货资产注入,在分别以1-2.5倍PB收购,且50%股权融资的背景下,预测可以增厚2007年EPS约0.29-0.48元。我们取保守的0.30元。保守预测2007、2008年EPS分别为0.65元、0.80元。
由于公司业务较多,对各项业务分别估值。
集装箱航运业务:以2007年1.2-1.5倍PB估值,
港口业务:以2007年30-35倍PE估值,
集装箱租赁业务:以2.0-2.5倍PB估值,
物流业务:以25倍PE估值,则现有业务估值约6.6-8.0元。
将注入的干散货资产估值:以15-20倍PE估值,4.5-6元。
因为干散货资产是明确的意向,我们做估值测算时将这一块考虑进来。因而中国远洋估值区间11-14元。香港市场6月14日中国远洋股价9.64元。我们估值比香港市场市场目前价格溢价14-45%,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估值普遍高于香港,因而我们认为A股市场,中国远洋上市后价格高于H股是确定的。甚至不排除在目前A股市场推崇资产注入题材的背景下,中国远洋上市价格达到18-20元。
以折价20-30%申购,申购区间8.8-9.8元。
中国远洋:中国海洋旗舰 集团资本平台
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
中国远洋定位为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大股东的实力使得这个定位的意义非同一般。目前,中国远洋正对收购中远集团下的散货船队进行可行性研究,未来集团优质资产的逐步注入并非遥不可期。
业务涵盖整个集装箱物流链
中国远洋现有业务涵盖了整个集装箱物流链上的每个环节,更为难得的是,公司在这条物流链上所参与的业务均能排在行业前列:集装箱运力位列国内首位,世界第五,占全球集装箱运力的4.2%;全球投资经营24个码头项目,总泊位达115个,世界排名第五;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三;参股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公司,市场份额超过50%;公共船代业务占据了国内50%左右的市场份额。
板块内唯一实施影子期权的公司
2005年,中国远洋实施了影子期权激励计划,即期权持有人有权就中国远洋H股的影子期权授出日至行使日的股价增值部分收取价款,行使期长达8年。截至2006年底,公司还有4400万股的影子期权尚未行使。影子期权的实施,既统一了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又兼顾了公司短期和长期的利益。
估值
中国远洋发行价格区间为7.60元-8.48元,我们预计上市后的价格区间为14.84元-18.06元。
公司简况
中国远洋是中远总公司于2005年3月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19.HK),发行22.44亿股。此次公司回归A股市场,预计发行不超过17.84亿股,发行后中远总公司仍占绝对控股地位。
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
中国远洋定位为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大股东的实力使得这个定位的意义非同一般。
作为国资委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截至2006年底,中远集团为世界第二大综合性航运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各类船舶共715艘,4219万载重吨,占据了国内五家航运企业60%的运力。除了下属中国远洋(1919.HK)经营的业务外,还涉及干散货航运、油轮及其他液体散货航运、杂货及特种船航运(600428.SH)、船舶修理及船舶改装、船舶建造、提供船用燃油、金融服务、船舶贸易服务和提供海员及船舶管理等业务。
集团的油轮和干散货资产均未上市,目前中国远洋董事会正对收购中远集团下的散货船队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规模看,集团运营的散货船队共407艘,3070万载重吨,是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远远超出位列第二的MitsuiO.S.K.Lines(1160万载重吨);从盈利能力看,2006年度,中远总公司实现净利润87.13亿元,扣除中国远洋(1919.HK)、中远投资(COSC.SI)、中远航运(600428.SS)和中远国际(0517.HK)后的利润大致还有50-60亿元,我们认为这部分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干散货业务,而同期中国远洋的利润为12.3亿元,未来这部分资产的注入将大幅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业务涵盖整个集装箱物流链
中国远洋现有业务涵盖整个集装箱物流链上的每个环节,即包括从门到门的整个运输物流链:通过物流服务,完成门到港之间的运输;通过码头服务,完成港与船之间的装卸;通过航运服务,完成港与港之间的运输,此外还拥有集装箱的配套租赁和生产业务。中国远洋不仅在集装箱运输产业链上的完整程度是集装箱运输船东中绝无仅有的,更为难得的是,在这条物流链上所参与的各个环节的业务都排在世界前列。
中远集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远集运经营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截至2006年底,中远集运共经营139艘船舶,总运力达39.92万TEU,集装箱运力位列国内首位,世界第五,占全球集装箱运力的4.2%。中远集运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挂靠,经营74条国际航线、12条国际支线、17条中国沿海航线及52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
中远太平洋:公司的码头业务通过旗下子公司中远太平洋(1199.HK)经营。截至2006年底,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投资经营24个码头项目,总泊位达115个,年吞吐量达3279万TEU,世界排名第五。
中远太平洋下属的佛罗伦经营集装箱租赁业务。截至2006年底,佛罗伦拥有和管理的集装箱队达125万TEU,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三。
另外,中远太平洋的参股子公司中集集团从事集装箱制造业务。中集集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公司,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中远物流: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远物流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在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及境外建立了4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公司通过中外代进行的公共船代业务占据了国内50%左右的市场份额。
集装箱航运是主要收入来源
集装箱航运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主业之一,同时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近三年,公司来自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营业收入均占到了公司营业收入的95%以上,但是受航运周期及成本的影响,该项业务的利润贡献波动很大。
实施影子期权兼顾多方利益
2005年,中国远洋实施了影子期权激励计划,即期权持有人,有权就中国远洋H股的影子期权授出日至行使日的股价增值部分收取价款,行使期长达8年,截至2006年底,公司还有4400万股的影子期权尚未行使。影子期权的实施,特别是行使期长达8年的保证,既统一了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又兼顾了公司短期和长期的利益。
业务特点
中国远洋作为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其经营结果不可避免带有行业本身的特点:
收入受航运周期影响
公司95%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集装箱航运业务。航运的需求取决于全球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汇率变化、贸易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运力的供给能力则由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船舶数量及载货量、航线调配、新船交付和旧船废弃数量等因素决定。一方面,行业需求的变化难以准确预测,另一方面,船舶建造又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集装箱运输市场上运力的调整往往滞后于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市场的供需状况常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据测算,若运价下降1%,则公司净利润将下降11%。
成本受油价波动影响
燃油费支出是公司最主要的成本项目之一,2006年,公司的燃油成本就占了主营业务成本的20%左右。由于船用燃油价格同国际原油价格密切相关,而国际原油价格又受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波动难以准确预测。据测算,若油价上涨5%,则公司的利润将下降10%。
盈利受汇率变动影响
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90%以上的收入和支出由外币结算,而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又是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因此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将直接减少公司的盈利。据测算,人民币升值1%,公司的净利润将下降5%。
募集资金投向
此次公司募集资金将用于以下用途:
约167,964万元用于收购中远总公司持有的中远物流51%的股权..约60亿元通过中远集运支付12艘在建船舶所需的资本开支这部分船包括在江南船厂购买及建造的8艘5100TEU型集装箱船,和在南通船厂购买及建造的4艘10000TEU型集装箱船。根据测算,8艘5100TEU型船舶的内部收益率为7.04%-9.55%,4艘10000TEU型船舶的内部收益率为6.54%-12.83%。
约2.2亿元通过中远集运投资上海临港堆场建设项目,该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8.05%,投资回收期为10.8年。
约4.01亿元通过中远物流投资如下物流项目:①约8747万元用于大连大孤山半岛综合物流基地建设,该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2.18%,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0.46年;②约1.13亿元用于中远物流青岛仓储中心项目,该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3.75%,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0.46年;③约1.37亿元用于沈阳中远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项目,该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9.19%,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1.43年;④约2865万元用于南京中远外代货柜有限公司货柜仓库改建项目,该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6.66%,动态投资回收期为9.91年;⑤约3445万元用于合资成立镇江远港物流有限公司,该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7.1%,动态投资回收期为9.83年。
中国远洋:国际航运业的王子归来
独到见解
中国远洋业务复杂,我们无法在5天内完成深度报告。本询价报告只是初步的分析。我们计划1周后推出深度报告。
建议询价区间8.6~9.8元。基于集装箱航运处于周期底部的判断,以及对未来整合集团资产连续剧的期待,中国远洋也许是今年航运A股最重要的投资故事。
投资要点
集装箱航运业务处于低谷,2006年运价低迷造成了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的普遍亏损,中远集运业绩见底。尽管我们预计2009年市场才会复苏,但一旦提前回暖,业绩增长将惊人。
港口业务面临增长模式的转型。公司港口业务将从集装箱港口逐步延伸到其他港口,并且希望提高控股港口的比例。该项业务的扩张与转型,将成为中远太平洋价值增长的重要动因。
集装箱租赁与物流业务发展平稳。子公司佛罗伦06年通过出售集装箱降低了该项业务的资本投入,未来将通过购箱提高市场占有率。我们预计租赁业务未来2年稳步增长,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将体现为物流业绩的稳步增长。
碗里的饭菜,锅里的肉。中国远洋的母公司中远集团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市场预期集团将首先注入干散货船队,如果价格吸引,将显著提升公司的价值。从货船、油轮到其他资产,中国远洋具有上演资产整合连续剧的条件。
询价建议8.60~9.80元。
风险提示
集装箱运价波动风险是公司业绩的最大风险。
中远集团资产注入的范围、价格和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全球最完整的集装箱航运业务价值链
1.1公司概况与发行时间表
股东概况
中国远洋大股东为中国最大的海运公司--中远集团总公司。除了中国远洋拥有的集装箱业务链资产之外,中远集团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散货船队,国内前3位的油轮船队,经营杂货与特种船的中远航运(600428)及其母公司广远公司,造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准的南通船厂等。
本次计划发行17.84亿股,此外中国远洋H股(1919.HK)目前的股价在9.5元附近,过去6个月涨幅超过80%。
码头、集装箱租赁业务的利润贡献较为稳定,公司业绩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集装箱航运业务。2006年可以说是全球集运行业处于低谷的一年,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东马士基的集运业务也录得亏损。
由于集装箱航运与干散货船、油轮所处的周期不同步,所以中海发展、中远航运和中国远洋的市盈率并没有可比性。
发行与申购时间安排
中国远洋发行的重要时间安排如下:
询价推介时间:6月8日~6月13日
网下申购及缴款:6月15日~6月18日
网上申购及缴款:6月18日
定价公告刊登日:6月20日
公司预计股票上市日:6月29日以前
1.2集装箱航运--运价低迷孕育业绩增长机会
集装箱航运业最重要的长期经济属性--业绩对运价的高度敏感
集装箱航运业具有显著的大宗商品行业特征:首先,运价波动较大;其次,业绩对运价波动极为敏感。
集装箱航运运价波动较大的原因主要包括:
1、造船周期长--船东需要预测几年后的供求确定造船计划。但是需求增速不确定性较大,一旦出现意外的需求增速变化,新船下水将破坏原有供求平衡;2、成本规模效应显著--成本规模效应包括体现在单项成本上的大型船舶成本规模优势,以及体现在航线网络上的网络规模优势。
大型船舶单箱成本规模优势来自于大型船舶造船、财务和运营成本的优势上。随着90年代以来亚洲出口的迅猛增长,货流运量足以支持船舶大型化趋势,单箱成本较低的大型船舶挤压了中小型集装箱船的运价。
大多数的船东都希望在规模上超越对手,以便获得预期中的成本优势。对规模的共同追求形成了博弈论中典型的囚徒效应。
3、全球化竞争--远洋船舶的航行能力使之成为天然的全球化竞争商品,导致高毛利的细分市场难以维持。全球化竞争让同行们共同承受行业的波澜起伏。
尽管集装箱航运的运价波动较大,但是波幅低于散货船运价。可是对于船东而言,由于业绩对于运价高度敏感,所以集装箱船船东的业绩波动很大。
集装箱航运股的投资要诀--运价低谷与安全空间
和所有大宗商品股一样,股票投资人都希望在运价低的时候买入,运价高时卖出。可惜我们是凡人,往往对错各半,甚至错多对少。
较保守的办法似乎是基于安全空间的投资。也就是当集装箱航运股的股价接近重置价值的时候侍机买入。不过船舶号称漂浮的房地产,重置价值也如同房地产价格一样上窜下跳,所以更保守的做法是当股价低于若干年平均重置价值后买入。
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安全空间+运价低谷,不过这种情形并不常见。我们预测2006-2007年是集装箱航运运价的低谷时期,所以上述两个条件也许已经具备了一个。
不过我们很难预测集装箱运价何时走出低谷,联想起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航空股的走势,似乎印证了一个关于投资的悖论--在最便宜的时候买入,需要最大的勇气。
中国远洋集装箱运输业务的业务分析
从运量来看,过去几年公司集装箱运输一直保持着较为均衡的区域配置。其中竞争较为激烈的太平洋航线(美国东西海岸)的占比略有下降;随着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回程货相对平衡的欧洲航线占比略有提高。
对于2007-2008年全球集装箱运价走势,我们非专业判断的初步观点是:有热点,难反转。也就是在特定航线、特定季度有可能出现运价的明显反弹,但是年度综合运价明显回升的可能性较小。股票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容易放大短期的运价波动,所以未来运价的反弹有可能催生机会。
此外,中国国内航线由于受到五星旗船籍的法律保护,基本上由中海集运和中远集运垄断,运价波动较低。从中海集运手头订单来看,2007-2009年中海的集装箱船队不会快速扩张,有利于维持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平衡。当然,如果未来中海集运发行A股募集资金,将可以支持更为进取的造船战略。
1.3港口业务--完善航运产业链,提升业务抗风险能力
不断增加的码头投资为公司提供稳定增长的盈利贡献
过去3年,集团在码头业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2006年,用于码头业务的资本支出更占到集团资本支出总额的27%。持续不断投资使得过去今天公司拥有的码头泊位数量快速提升,目前泊位总数已经达到115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09个,汽车泊位2个,多用途泊位4个)。
根据集团规划,未来每年在港口业务上的投资将达到4亿美金以上,每年计划新增泊位20个。
中远集团码头业务分布状况以及未来投资分析
过去中国码头的运营商主要以各地区的港务局或港务局改制而成的码头运营商构成。随着码头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码头间竞争加剧,码头营运商倾向于出让一部分的股权给重要的航运公司以缔结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中远集团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航运公司自然成为国内码头最受欢迎的战略投资者之一。然而这种关系也决定了越是优质成熟的港口,中远所能取得的股权越低。
目前中远的码头投资遍布我国3大港口群,在各个区域中,公司的码头利用率均未达到饱和。其中珠三角地区产能利用率最低,主要产能释放潜力来自盐田3期、广州南沙等新建码头。尤其是盐田3期扩建项目的不断投入将成为未来两年盈利贡献提升的主要来源。
处理能力尚未饱和码头是未来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我国码头目前内贸箱费率远低于外贸箱,环渤海地区处理费率低于长三角低于珠三角,由于费率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码头吞吐量的增长对盈利贡献并不显著。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未来码头投资将有这样几个方向。1)由参股向控股转移。2)由主要集中于中国,向以中国为主,全球化投资转移。3)配合集团整体发展,适度投资散杂货以及油码头。4)由利润最大化转向公司价值最大化。
对此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点需要考虑,1)正如我们前文描述,越是优质成熟的港口,船公司越难以在其中获取股权,因此控股权可能对应的是二、三线港口,这不仅与中远服务远洋干线的航运业务不相匹配,同时盈利能力短期内也不容乐观。这种盈利能力的疑问同时也存在与散杂货业务投资方面。2)获取控股权意味着中远试图在码头运营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然而码头运营与航运管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远来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远发展码头业务更重要的是配合其航运业务的发展,未来随着码头投资的不断加大,二、三码头以及散杂货码头比例的提升,公司码头业务处理量虽然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但盈利增长短期内并不显著。
1.4集装箱租赁业务--长单稳定租赁利润,售箱降低价格风险
集装箱租赁业务的初步理解
按照我们初步的理解,集装箱租赁业务属于海运专业金融服务。
从船东角度,相对于自有集装箱而言,租赁集装箱可以提供三方面的好处:1、营运的便利性--专业租赁公司承担了箱主的采购、维修、搬运等工作;2、箱量的弹性供给--
租赁公司可以承受季节性、市场变化等引起的箱量变化;3、减少购买和持有集装箱所占用的资金。因此,大概有一半的集装箱存量在专业租赁公司手中。
从一般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的角度,开展集装箱租赁业务需要太多的航运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例如:1、购箱时机的判断;2、长期租约比例与时机的判断;3、服务性租赁的区域布局;4、空箱的堆放、周转、保养等专业服务等。因此,集装箱租赁专业公司,而不是其他信贷机构,占据了行业主导地位。
与集装箱船运价相比,集装箱租金的波动较小。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集装箱订造周期只有几个月,因此短期的供给不足容易得到调整;而集装箱船东需要估算几年后的需求,自然误差较大。由于集装箱租金很少出现暴涨,自然也减少了租金暴跌的概率。
然而,如果集运行业景气周期逆转,集装箱租赁业务的盈利能力仍然会大幅波动,具体来讲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1、集装箱价格下滑会带动日租金下滑;2、出租率下降;3、旧箱出售价格下跌。中远集运90%的租赁合同为长期租约,有利于降低上述的前两个风险因素。
从历史上来看,集装箱租赁价格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集装箱造价;2、利率;3、短期供求。此外,船东资金的充足程度,心理预期等也会影响租赁价格。
2006年尽管集装箱造价总体维持高位,但是租金有所下滑,有集运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全球利率过低,过度的流动性导致一些新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并且通过进取的定价策略侵蚀行业利润。
中远佛罗伦集装箱租赁业务的基本情况
集装箱租赁业务可以分为长期经营租赁、服务经营租赁和金融租赁等3种,中远主要从事前2种租赁服务。
2006年中远长期租赁的比例达到90.3%,在业内属于长租比例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
2006年6月中远出售了60万标箱的集装箱。保持较高的长租比例,并且降低资产风险头寸,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对于集装箱租赁业务长期回报走势的判断。
国际上许多租赁公司保有集装箱12~14年,然后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地面仓储。中国远洋去年出售的集装箱平均箱龄4.3年,出售均价1411美元,相当于去年集装箱新箱均价1850美元的76%,出售的时机把握颇为出色。
集装箱租赁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租金收入、管理费收入(管理第三方集装箱)和旧箱出售收入。佛罗伦去年的出售行动,将降低未来的租金收入,但是会增加管理费收入。由于管理费收入约为长期经营租赁收入的4%,灵活经营租赁的8%,所以出售资产的综合效果将降低2007年的集装箱租赁业务的整体收入。
公司目前管理的集装箱平均箱龄只有4年,而同行普遍的箱龄5-7年。预计随着未来两年新箱的投入,公司的平均箱龄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还会拉大。我们认为箱龄是集装箱租赁业务估值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5物流业务--利润贡献稳定
中国远洋原来通过中远太平洋持有中远物流49%股权,2006年9月中国远洋以1.24倍的PB,即16.8亿元对价购入中远物流51%的股权,相当于2006年PE12.2倍。我们认为该定价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远集团对于旗下上市子公司资产注入定价的态度。
公司的物流业务过去3年贡献利润稳定。据了解,产品物流、船代和货代分别占2006年物流业务收入的39%、31%和17%。对于物流业务的具体盈利模式,我们目前认识不多,需要通过今后的调研进一步了解。
二、业绩预测及其相关假设
2.1各业务模块盈利预测相关假设
集装箱运输业务的盈利预测的基本思路
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复杂性和运价的不可预测性带来了业绩预测模型的简便性。
预测集装箱航运公司业绩,绝大部分的误差来自于运价假设,而不是模型的复杂度不足。
正因为这样,我们倾向于用简单的模型,加上日后较频繁的运价跟踪调整,作为预测集装箱运输业绩的基本方法。
由于短期运力增长已经确定,集运业务的主要假设包括运价假设以及运力投放分布的假设。在调研上市公司之前,我们2007年的运价假设暂时采用了一季度各个航线运价变动幅度作为全年各航线运价变动的假设,我们将在深度报告中更新这些假设。
对于2008~2010年的运价,我们的假设是行业温和回暖。由于全球集装箱船可以在不同航线之间调拨,导致各条航线的供求和运价不断波动,而且集装箱供给数据也不能告诉我们未来新船投放的方向。
我们暂时假设各条航线2008-2010年运价同步变化,但是由于运量的结构性因素,综合费率的变化与航线运价的变化并不同步。
运力变动假设
运力变动分为年末运力变动以及加权运力变动。前者反映了年末公司控制运力与年初的变化,而后者则考虑运力投放的月度,更能反映实际运输能力的变化。
对于年末运力变动率,我们得到两组不同的假设,本报告暂时按照年末运力变动率1测算。限于时间和篇幅,留待深度报告详细分析。
集装箱航运收入与成本预测
根据上述的运力增长计划,运力投放假设以及运费费率假设,我们预计2007-2010年各年度的集运收入增长率在13.6-16.5%之间。
成本方面,我们预计2006年由于欧美港口装卸费、内陆运费的大幅增长将在2007年以后逐步缓解,此外航油成本我们采用过去四个月的新加坡380CST的变化率,作为2007年燃油成本的假设,并且假设此后年度燃油成本持平。
综合上述假设,我们得到集运业务业绩预测(未剔除主营业务税金和附加以及内部对冲项目)如下表。
码头业务盈利预测主要假设
公司2006年度来自码头的投资收益7.5亿左右,由于公司并未披露详细的码头投资收益,从中远太平洋的报表看,其中成本法核算的4家码头公司,盐田、上海港码头公司、天津五洲国际以及大连港公司贡献收益大约1.5亿。权益法核算的码头中,中远国际码头贡献盈利约1.8亿,其余我们判断盈利较高的码头包括上海浦东码头、青岛前湾码头等。
由于时间关系,除了一些包含在其他上市公司中的码头之外,我们目前尚无法详细对各个码头的盈利前景进行测算,我们将在其后的报告中进行分析。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两年核心码头的盈利仍将保持增长,但是不断投资导致的港口业务固定成本增长,将使得港口业务整体盈利增长放缓,总盈利贡献增长将在5%~10%之间。
集装箱租赁盈利预测参数假设
假设
1、中远未来3年每年新购置箱量15~20万TEU;
2、每年平均Diem rate下滑0.05美元/天;
3、集装箱管理费率长期租赁4%,灵活租赁6%)
4、人民币汇率每年升值5%我们得到集装箱租赁业务主要参数假设如下表。
三、询价区间与风险分析
3.1询价区间分析
我们将在深度报告中详细分析公司合理价值。从询价的角度,从两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考虑,HtoA公司的发行价一般不会明显偏离H股定价。根据6月11日港股收盘价9.72元推测,预计询价区间8.60~9.80元,接近2007年预测市盈率的31倍。
目前A股大盘海运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普遍接近20倍。中国远洋的不同之处在于:
1、港口、集装箱租赁和物流业务的业绩稳定性高于航运业务;2、集装箱航运去年处于运价的低谷,而干散货和油轮去年景气度都很高。包括马士基在内的主要航运公司的集装箱业务去年出现亏损或微利。对于周期性行业公司而言,处于周期底部的业务PE应该高于处于景气度较高业务的PE;3、中国远洋是集团的上市旗舰。相对于其他大盘股,中国远洋未来资产注入的预期更为确定,并且有望上演资产注入的连续剧。
3.2风险分析初探
风险方面,集装箱运价波动风险是公司业绩的最大风险。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仍然有可能继续公布新的造船订单,业绩对于集装箱运价的敏感性有可能继续提高。
此外,中远集团资产注入的范围、价格和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对于集团干散货、油轮资产的分析需要留待深度调研报告中进行分析。
中国远洋:散货注入改变了估值预期
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运作平台
公司业务包括了中远集团所属的整个集装箱产业链,包括集装箱航运、港口、租赁和物流业务。集装箱运力占世界份额4.2%,排名世界第五,中国第一。该项业务占到公司主营收入96%左右。
集装箱运价有望在2009年出现反弹
公司目前业务中,码头业务和集装箱租赁等业务等均呈现良好稳定发展态势,盈利能力较强,集装箱运输业务盈利能力较弱,且运价波动较大,集装箱运价有望在2009年出现反弹,带动利润大幅提升。散货资产注入改变公司估值预期中远集团目前为世界第一大干散货船队,集团已经明确提出要将干散货资产注入公司,在目前干散货市场高度景气的背景下,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成为短期内公司最大的看点。
盈利预测
不考虑散货资产注入,2007-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2、0.34和0.58元。如果考虑散货资产注入,2007年每股收益有望提升到0.55-0.62元。
估值
不考虑资产注入,公司合理股价在7.23-8.55元。考虑资产注入,在债务融资设下,合理股价范围为11.79-15.79元;股权融资方式假设下,公司合理股价在11.21-15.31元。综合判断,公司估值合理范围为11.21-15.79元。
风险分析
公司面临的最大经营风险是运价、油价和汇率的波动。
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运作平台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第二、中国最大航运集团--中远集团下属子公司。公司于2005年6月在境外发行H股,并于2005年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为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运作平台。
公司业务包括了中远集团所属的整个集装箱产业链,包括集装箱航运、港口、租赁和物流业务。
集装箱航运业务由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中远集运进行。2006年末中远集运拥有和控制船舶139艘,合计运力39.92万TEU,占世界份额4.2%,排名世界第五,中国第一。公司计划到2010年运力扩张到586万TEU,世界市场占比4.6%。航线主要有跨太平洋、亚欧和亚洲内部三大部分,分别占收入比例为40%、29%和18%。
港口业务由公司控股51%的中远太平洋公司进行。该公司已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1199.HK)。截至2006年末,公司在全球投资港口项目24个,总泊位数达115个,为2005年世界第五大港口运营商。公司计划未来每年新增泊位20个,泊位数2010年升至200个。
集装箱租赁由中远太平洋全资控股子公司佛罗伦公司进行。2006年末该公司集装箱业务规模为125TEU,世界市场份额11.9%,排名世界第三。
物流业务控股子公司的中远物流公司进行。
此外,公司还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的并列第一大股东,持有股权16.23%。
此次发行结束后,公司股本如下。
主营业务和经营情况分析
公司主营业务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收入构成中,主要为集装箱航运及相关业务,2006年占收入构成的96.43%。从盈利能力看,码头及集装箱租赁毛来率较高,航运则较低,同时航运业毛利率波动较大,成为影响公司业绩波动的主要因素。
集装箱航运业务
集装箱航运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固定成本高,货源供应和装载率是决定盈利能力的最关键因素。而运力规模和服务质量则是吸引货源的主要因素。
作为世界排名第五和全球最大集装箱运输联盟CKYH的成员,规模优势已经较为明显。同时经过30多年运作积累,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已经拥有306个境内和72个境外共计378服务网点,领先于多数集运船东,在争取货源特别是国内货源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从过往几年的单箱运输成本看,公司在主要集运船东中,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未来集装箱运价的判断方面。根据IMF等较多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7年以后的几年内全球GDP增速下滑及其微弱,基本稳定能够稳定在接近5%的水平。同时由于成本压力而导致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持续的产业转移,加上航运集装箱率的稳步提高,导致全球贸易量和集装箱运输量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预计未来3-5年内全球集装箱运量增速仍有望保持在10%以上,受产业转移影响的地区则增速更高。
运力供应方面,根据Drewry等机构提供的数据看,2007-2008年仍处于集装箱运力的快速投放周期,2009开始供需关系转向平衡偏紧状态。综合判断集装箱运价今明两年可能出于震荡筑底阶段,2009年有望出现明显的回升。
港口业务
从世界范围看,码头投资良机主要集中在中国等少数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中。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我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业量持续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以来,吞吐量增速也未有明显减缓。预计未来3-5年内,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仍有望维持在20%左右。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港口建设大幅投入,但吞吐能力仍然不足,大部分港口仍处于超负荷状态。未来港口投资仍有较大的空间。
公司目前的港口投资除了海外一些重点港口外,其余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港口群。目前国内优质港口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特别是盈利能力较强的集装箱码头。由于航运与港口的互相促进效应,公司拥有的航运优势将非常有益于公司的港口业务发展。
集装箱租赁
全世界集装箱保有量约2231万TEU,其中集装箱租赁公司保有量占47.1%。
租赁集装箱不仅可以减少船公司的资金占用,而且可以减少空箱调运,减少运力损耗,提高运输效率。因此租赁箱量占保有量比例稳中微增。由于未来几年内集装箱运力仍有明显增长,集装箱租赁市场规模将保持相应的增长率。由于箱量管理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利用率在不断提高。
依托于公司上游集箱制造和下游的集装箱航运实力,公司的集装箱租赁业务发展良好,市场份额稳步提高,集装箱利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维持在95%左右。
2006年公司将60万TEU箱量装让给了第三方,并为该方管理这些箱量收取一定管理费。从而使经营方式发生一定变化。
募股资金项目分析
此次计划发行不超过17.84亿A股,募集资金用于以下几个项目。
1约16.80亿元用于收购中远总公司持有的中远物流51%的股权该项目收购协议已于2006年9月签署,并已通过银行借款支付30%款项即5.04亿元,此次计划通过募集资金对余款和银行借款进行偿还。
2约60亿元通过中远集运支付12艘在建船舶所需的资本开支。
包括8艘5100TEU和4艘10000TEU船舶。
3约2.2亿元通过中远集运投资上海临港堆场建设项目。
4约4.01亿元通过中远物流投资物流项目。包括投资8747万元的大连中远的大孤山半岛综合物流基地建设;投资1.13亿元的中远物流青岛仓储中心建设;投资1.37亿元的沈阳中远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项目;投资2865万元的南京中远外代货柜仓库改建项目;以及投资3445万元的成立合资镇江远港物流公司。
上述项目共需资金约83.01亿元,上述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运力,而且能够完善公司价值链,提升公司的协同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盈利预测
根据公司未来的运力扩张计划,假设2007-2009年加权平均有效运力稳步增长。平均运价在今明两年盘整,2009年出现明显反弹。码头业务稳步增长,中远物流从2007年开始合并报表。
预测2007-2009年公司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7、515.7和601.0亿元,同比增长21.75%、17.01%和16.55%;实现股东应占利润19.21亿、30.11亿和51.50亿,同比增长57.09%、56.70%和71.06%。每股收益分别为0.22、0.34和0.58元。
散货注入改变估值预期
中远集团目前为世界第一大干散货船队,集团已经明确提出要将干散货资产注入公司,在目前干散货市场高度景气的背景下,成为公司最大的看点。
公司目前自有干散货运力约1300万DWT,假设净值为260亿元,按照同类公司的目前盈利情况,我们预测散货资产2007年的盈利能力为55.78亿元。
不考虑资产注入采用分类估值法。
由于融资融入现金短期不改变估值,公司在不考虑散货资产注入时,股价合理范围在7.23-8.55元。
由于散货资产注入已经基本确定,假设负债融资购入。
在此假设下,合理股价范围为11.79-15.79元。2007年每股收益有望提高0.33-0.41元,到0.55-0.62元。
由于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很有可能采用股权融资方式,假设分析如下。
两种股权融资方式假设下,公司合理股价在11.21-15.31元。每股收益也从2007年预测的0.22元提高到0.55-0.63元,增厚情况与债务融资接近。
风险分析
公司面临的最大经营风险是运价、油价和汇率的波动。
中国远洋 最具实力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在国际航运业中的地位奠定了公司行业地位。公司2005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发行25.8亿H股上市,公司目前总股本71.35亿,拟在A股市场公开募集不超过17.84亿元的A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装箱船队扩建和物流业务。
公司在中国集装箱航运公司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公司子公司中远集运的船队经营139艘船舶,总运力达399,237TEU,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挂靠,经营74条国际航线、12条国际支线、17条中国沿海航线及52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各主要航线的货运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亚欧航线增长最为明显,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0%,2006年集运收入349亿元,营业利润3.55亿元。
公司是世界第五大码头运营商。公司子公司中远太平洋经营码头业务。截至2006年底,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投资经营24个码头,其中国内21个码头,总泊位达115个,年吞吐量达32,791,713TEU,世界排名第五,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9%,2006年公司码头营业利润7.27亿元。
公司集装箱租赁业务世界排名第三。公司通过中远太平洋下属的佛罗伦经营集装箱租赁业务。截至2006年底,佛罗伦拥有和管理的集装箱队达1,250,609TEU,集装箱租赁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9%,位居世界第三,2006年营业利润10.4亿。
公司在集装箱物流和制造方面实力领先。控股子公司中远物流提供包括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货运代理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
中远物流在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及境外建立了4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另外,公司还通过中远太平洋的参股子公司中集集团从事集装箱制造业务,中集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公司,占超过50%的市场份额,06年营业利润3.75亿。
燃油成本和港口费增长过快。06年航程成本为93.77亿,较05年的66.29亿增长41.5%。由于平均燃油价格大幅上升和运力规模扩大,燃油支出较05年增长49.6%。燃油支出增加额占集装箱航运总成本增加额的36.7%。期内由于新增运力和大型集装箱船的陆续投入使用,以及部分港口费率的增加,使港口费用较2005年增长22.1%。
2006年受运价下降和燃油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从2004年到2006年,公司的营业毛利分别为58.09亿元、81.58亿元和42.05亿元,毛利润率在近三年中分别为19.8%、24.1%和11.6%。2006年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因为航运运价下降和燃油成本的大幅上升。
公司通过多种手段减少汇兑损失。与2005年度相比,2006年度本集团汇兑损失减少1.11亿元。尽管人民币汇率呈升值趋势,但通过调整收入与成本支出、资产与负债币种结构,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以及通过远期结汇等方式锁定汇率风险,公司降低人民币及各外币间汇率变动所带来损失。
资产注入的预期将提高公司估值。公司旗下的干散货和油轮资产均未上市,其中干散货资产规模位列世界第一,公司已公告正在进行集团干散货资产的注入研究,我们认为07-09年干散货运价处于上升期,公司干散货船队自有运力215艘,租用运力200艘,总载重30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8%,预计07年盈利超过50亿元,是公司2007年预测利润的200%,极大增厚公司利润。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0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25元,按照目前航运业2007年平均市盈率41倍和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以及明确的资产注入预期,同时比照近期公司H股交易价格,我们认为公司股价的询价区间在9元-9.8之间,上市目标价区间16元-18元之间。
中国远洋--首日定价在15-18元左右
公司是中远集团的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主要拥有中远集运100%的权益,中远太平洋51.34%的权益以及中远物流51%的权益。公司主要经营集装箱运输、集装箱租赁、码头装卸以及船代、货代等第三方物流业务。其中,中远集运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位居全球第五位,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租赁业务位居全球第二位。
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景气回升将带来公司业绩的提升:2007、2008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CLARKSONS预测2007和2008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增速分别为11.11%和10.77%;运力速度有所放缓,预计2007和2008年增速分别为12.8%和12.2%。供需比率从2006年的-2.6%提升到-1.69%,集装箱运输市场可能在2007年走出低谷。
中远集团的干散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提升公司价值:07年3月份公司在香港市场公告正在与集团商讨收购干散货业务事项,集团干散货资产注入成为较明确的预期。中远集团拥有全球第一规模的干散货业务,公司干散货船舶大部分经营全球市场运输,在07年全球干散货运价指数持续上升背景下,可以预期集团干散货船舶的经营业绩将非常乐观。资产注入将可以增厚公司业绩,降低公司业务盈利的周期性波动。
公司询价区间:公司是从香港市场回归到A股市场,7月12日公司在香港市场的收盘价格为9.78港元,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为9.55元。我们考虑香港市场价格应该作为询价的重要参考。
我们对公司采取分业务估值方法进行估值:在不考虑收购集团干散货资产情况下,我们计算出来公司每股合理价格为7.5元左右;在考虑了资产收购情况以及目前A股市场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们预计公司上市首日定价区间在15-18元左右。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