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申剑丽
本报记者 定军
6月29日,一脸消瘦的北京地球中心主任廖晓义碰到一件尴尬的事情。
作为“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发起人之一,她发现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在今年6月1日发文,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但是在北京一家饭店“2007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国际论坛会场,空调的低温让她不适。
廖晓义的感受,反映了一个事实:一方面国家同台了强制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各类企业并未执行,社会责任表现不如人意。
“很多企业都是把社会责任当着口号去喊,作为广告去做。”她在会场上感叹。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当日的会议上透露,国资委系统企业已开始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截止到7月份,有27家中国企业先后披露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多为中石油等在国际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
此外,国家环保总局等正推进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情况的披露,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促进企业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缺乏“第三方审计”
区别于财务性质的企业年报,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主要从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全面披露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初期主要是环境影响报告,后来逐渐发展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进行全面衡量。
“报告的可持续目标、慈善与社会投资等说得较多,但风险和挑战讲得不足。引进第三方对企业的审计也做得不够”在7月13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发布研讨会上,与会研究者指出。
在7月13日会上,发布了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工程管理所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就公开数据看,共有27家企业发布报告,其中国有企业发布的数量最多,占了18家,外资企业8家,民营企业1家。”在这些发布报告的企业中,来自电器和能源行业的较多,也包括冶金、金融、物流、汽车等行业。
课题组经分析发现,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申请审计的还不多,仅中远集团、东芝中国、索尼中国几家企业的报告申请了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其他企业报告采取引述第三方评论的方式,如国家电网、壳牌(中国)、中国移动等。调查中75%的企业认为需要进行审计,以暴露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实的公司治理。
课题组也认为,尽量引进第三方战略机构或审计部门,对报告进行审计,也有利于提高其真实可信度。
多方盯紧“社会责任”
课题组经问卷调查分析,目前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所遇到的首要障碍是企业管理层的认识不足(39%),其次是利益相关方没有披露要求(31%),法律无要求、缺乏教育培训、缺乏外部支持的比例均为15%,报告的成本基本不成为障碍。
此前国内企业报告的指标系数主要参照国外,但中国政府的重视开始显现,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已于2006年发布相关报告编写大纲(征求意见稿),定稿拟于下半年发布。
此外,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7月20日介绍,目前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正在联合推进国内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情况的披露,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促进企业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王金南透露,正选择百余家各类型企业进行试点,一旦成熟将可能全面推广。他介绍,该环境影响评价披露报告主要是企业面向社会(投资者)提供。
同时,在非国有经济就业占90%、税收占80%的浙江省,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在今年5月份的浙商大会上,由16家知名浙商发出的社会责任倡议书得到首发,3000多个浙商响应。
浙江省经贸委主任丁耀民指出,浙江每年拿1000多万元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进行培训。“因为制度只能管一批人,而文化可以管一代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