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区域经济专区

歧视河南人是政治不正确

  赵本山主演的电影《叶落归根》,里面有一位抢劫者就讲河南话,这引起了社会部分舆论的持续关注。

  也许电影的主创人员是为了让这部片子显得生动,但现实是,部分国人的地域人群观念中已经对河南人有了明显的社会心理学所说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即有了一种多少带有敌意的认知成分,电影中让劫匪讲河南话,无意中迎合了这种认知。

  社会对电影创作人员不仅要有艺术水准的要求,还要有对政治的精细层面上把握的能力。从后一个标准看,《叶落归根》的主创人员是失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政治不正确———如果我们把“政治”看作人们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规则,那么,“政治”的内涵其实是很宽泛的,并不仅限于国家权力归属的意义。

  普通大众“认知”他人时,会有多种多样的见识,这些见识有的会成为包含谬误的刻板印象,人群之间的差异一旦被概念化而形成刻板印象,往往会被放大,导致偏见的形成。这种刻板印象与偏见常常成为消解社会和谐的因素。而一个社会对这种谬误的主导性态度,是判定这个社会好与坏的标准之一。

  关于人群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的确有加深社会鸿沟的危险,被歧视的人群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会施以反抗,即使没有这种反抗,它仍然在湮灭社会活力。正因为这种消极后果的存在,在一个稳定的价值取向积极的社会,居社会主流地位的人群为了社会稳定会采取一种弥合社会鸿沟的政治态度。这样的态度一旦产生,通过政治工具也会弥散到更多的社会成员中去,于是便成为一种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这是一种良好社会的标志。

  拿美国社会为例,其实一般美国人的种族、民族分野的心理是很强烈的,但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总是刻意避免在公共事务中提及这种分野。一些心理实验表明,很多美国人在公共场合会刻意表明自己的不偏不倚,尽管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有相反的心态。反观我们国家,大众对某些人群的刻板印象似乎相当泛滥,社会精英对此熟视无睹,甚至火上浇油,没有一点精细层面上的政治正确的觉悟,实在令人遗憾。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能有起码水准上的精细的政治正确?我看和基本的、简约的政治正确未能强有力地主导我们的社会有关。简约的政治正确涉及人们对自由、民主和社会公正的基本态度以及相关的政治架构的建立。几十年的户籍制度蛮横地将城市人和农村人分隔开来,在如此粗暴的人群分隔制度下,人们还能顾得上政治正确的精细化么?山西的奴隶工场在奴役劳工时敢于践踏基本的政治准则,湖南人与河南人的区别又有什么要紧?看来,在中国要产生精细化的政治正确需要一个社会前提,也需要一个相当艰难的社会变革过程。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本报有删节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