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卫敏丽、吴陈)记者3日从中国残联获悉,近年来,为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我国从立法、执法、法律援助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50多部,颁布实施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先后制定了本地区的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和其他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刑事、民事、诉讼等法律为基础,以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支撑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
据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各级人大、政协、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也经常性地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专项检查活动。
此外,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各级法院的司法救助、各级司法行政机构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基础,以各级行政机关、残联和社会力量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
这位负责人说,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在发生法律纠纷时普遍遇到的咨询难、请律师难、打官司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等问题,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昨天(1日),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在论坛上表示,自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最近20年间,中国减少的残疾人数量至少为1500万人。详细
明天(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天(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的残疾青年马恺提前收到了残奥会志愿者为他带来的礼物:一台彩色打印机。同时,志愿者们还为已达到计算机专业水平的马恺带来了另外一份惊喜——就业岗位信息。马恺激动地当场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天,“"志愿同心携手同行"残奥会志愿者扶残助困行动”在全市18个区县同时展开,万名残奥会志愿者走进近千户残疾人家庭,送去全面体贴的志愿服务。详细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李亚杰)在第十六个世界残疾人日来临前夕,以“平等、参与、共享”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论坛主题与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就业与康复、残疾人事业发展三大专题展开热烈研讨。详细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