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中国制造业论坛2007年会 > 相关报道

宋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向

蒋正华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群

  2007中国制造业论坛于2007年12月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中日产业经济界权威的学者和企业家,深入分析中日产业政策,剖析日本制造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共同为困境中的中国制造业寻找对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作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媒体从现场发回如下精彩报道:

  宋群:感谢亚洲制造业协会给我们一个交流的机会,目前随着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奠定,制造业强国的话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话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向,着眼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制造业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能不能参与全球竞争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致使我们越来越多国际上的反倾销,这些不能不使我们进一步贩私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制约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提高我们实力和能力很重要的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形势下,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就必须要在统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总体上制造业着重实现以下几个重大的转变。

  1、立足国际化,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协调国内制造业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目前全球重化工也5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中国,在国内外资本的推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化的升级特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很强的重合性。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准入的进一步开放,我国成为很多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之地,国际产业投资向我们总体趋势也显示出多样化的趋势,主要特点还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并行,但是程度速度都在加快。另外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将进入以原材料为主题的重化工也向组装加工业为主的化工业,以工业为主向服务业发展为主的阶段。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升级关系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同时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促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全球开放背景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我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多从有利于参与国际全球化和国际视角的角度出发,从战略高度并且重新整体上考虑我国制造业的全球定位发展问题。在重要的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业、汽车造船等我国还具有相对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着手,培养我们的世界级制造业的产业龙头。为此,一方面制造业要在产业基础、产业配套、技术开发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明确的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更多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在与强手的合作和竞争中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实力,并形成产生优势。

  我国的全面开放将加大对世界经济的门槛,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升级,也将对全球与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世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国际产业分工体系逐步形成,我国制造业的生产以高技术化的发展也会在推动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通过制造业改造升级与国际产业转型,我国的制造业也将逐步改变产业内垂直分工和制造业低端的国际,逐步提高在国际制造业中的地位,在东亚区域合作经济中将形成以我国制造业为核心的区域制造业中心。

  2、整体的发展目标。提高制造业的高科技化、高效化、高附加值,协调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高技术化充分运用国内外高技术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水平,借用世界新型高科技的成果,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化水平包括五个方面。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装备制造业的一部分程维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品的层次,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程度。提升生产过程的柔性化、自动化水平以及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使制造工艺和装备既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又能满足清洁生产需求。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管理现代化。促进企业间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集成,提高产业的成本竞争力。高附加值化制造业的结构不断升级,从原料制造转向加工、制造为主,这个过程分别促使劳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劳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差别。制造业的发展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为主。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益主要是注重于产业技术、质量的升级,而不是技术数量的增加。既采用有利于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提高生产质量效益,还提高资源环境的质量效益。主要是产业发展不应该加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提高。提高产品的质量,主要在生产节能降耗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使生产的需求产业升级和资源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3、在多样化过程当中着重培育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协调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制造业技术路径,上世纪80年代主要技术引进主要是依靠外贸引进,90年代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方式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但是没有建立以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技术路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是相当有限的,技术引进带来的效果和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缓慢,赶不上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引进的速度,对于我们提高竞争力是非常不利的。

  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的建设应该是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建立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国家、企业还有各方面科研院所的集中合作,也需要国家方方面面的政策。二是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制造业基础上还要进行二次开发,这种二次开发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对于技术的本地化以及在本地的扩散是非常有好处的,特别是我们面向东亚生产能力生产水平比我们低的地区,这种扩散是非常有效果的。另外航天这些方面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方面。建立我国制造业自主研发创新着重应该在研发能力、技术扩散能力和技术体系化方面加强建设,在研发能力方面要重点由引进消化、吸收能力转向在模仿技术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技术应用与扩散方面由企业内部自身的扩散和区域内技术有限市场的扩散转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外的无限市场扩散。在技术体系化方面应该以单向技术为主转向多个技术集成体系化,着重开发制造业自主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体系。在重点组建和培育我国制造业自主研发创新技术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利用贸易投资方式,多渠道引进世界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更多借助国外与本国的自主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和积累,充分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来促进加强发展和技术升级。

  4、在空间的布局上药剂师化发展,协调制造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应该从单个企业转向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发挥区域密集效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已经表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制造业的发展都要日益通过区域产业方式,通过降低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开发效率,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必须这种尊重战略空间布局。将重点企业、产业、地区相结合,最大程度产生规模效益。

  区域聚集的效应实际来自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也离不开企业群的聚集。国际经验也表明,区域的经济往往靠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众多专业化合作配套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刚才渡边幸男教授说到日本的大企业跟小企业的关系,在目前来说是不太适合中国的发展,我跟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必须寻求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共同配套协作的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这样一种模式才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区域经济聚集功能核心应该在于在区域经济内首先形成以我国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产业分工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多大企业在经济实力方面都是获得很强的实力。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打破地区和行业的分割,创造一种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的发展壮大,鼓励这些大企业对国内的中小企业整合发展产业链,加快产业配套体系的形成。并且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政策体系,特别是构筑合理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如果我们的制造业大企业没有产业体系的支撑,没有强有力的更多中小企业的配套,我觉得是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因为当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个别企业间的竞争了,而是产业的综合实力、产业配套体系的竞争,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的竞争才能大大提高我国制造产业的技术总体实力和水平。中国制造业要发展为跨国企业,并且在参与国际跨国企业竞争中必须要形成众多企业相配套产业链总体的体系,才能够总体上提高制造业的水平。

  前不久我们到无锡去考察,小企业集群发展得非常好,我们现在的小企业已经跟很多国外的跨国企业纳入到他们的生产体系之中,给他们做配套。这种也是很好的,参与国际竞争。但是作为国内的大企业来说,特别是国内装备制造业,如果没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配套产业链,大企业的发展不称其为大企业。

  时间关系就讲到这儿,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谢谢!

(责任编辑:田瑛)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