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汾河,应该是一条纵贯山西700公里,贯穿多座大小城市的河流。实际上,这样的汾河已经不存在了;现实的汾河,是一条干涸的、污染的、呈现着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的破碎的河流,是一条袒露着伤痕、凝聚着哀怨、灌满了忧患、爆发着呼吁的挣扎的汾河,一条呼唤拯救的河流。
就在此时,一项拯救汾河的浩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个被称为“千里汾河清水复流”的工程将结合春季农业灌溉于2月20日试运行。
前世今生
李景平被称作山西环保界的文人,他对记者说,走进汾河,就是走进了历史与现实。虽然历史的汾河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但在遥远的文学辞赋之中,我们还能看到汾河的“前世”。汉武帝刘彻在他的《秋风辞》里描述汾河:“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太原早秋》中借汾河抒情:“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元代文学家王恽在他的《汾水道中》记述汾河美景:“云林淡高秋,半岭翻晴露。十里九渡水,清流带寒沙。”现代诗人乔羽为山西电影谱写了著名的主题歌: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然而现在,这些都只是我们梦中的汾河了。
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时任总理朱?基视察山西,用了八个字概括汾河:“有河必干,无水不污。”
汾河,已经勾不起任何人诗意的想象,人们看到的只有悲哀的干涸与污染。
山西省环保局副巡视员王景龙是一位资深环保人士。他用数据说话:汾河的现状就是,除了汾河水库以上80公里左右的河段尚有清水,其余部分都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了。
汾河的“死因”,还要从抗战时说起。1937年前后,汾河源头所在的宁武是八路军与日本人抗争的游击区,后来更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日本人对宁武山上的木材大肆砍伐,用于修建铁路,至今山上还有日本人为了拉木头建的汽车路遗迹,于是山上树木就遭了殃。另一方面,由于日本人对八路军进行经济封锁,八路军只能进行生产自救。当地的老人回忆说,抗战前山上还有几人合抱的大树,战争结束就再也没有了。而在此期间,汾河的水量骤减,以前放木排能一直流到太原,抗战结束后,就再也没有看见过放木排的了。
新中国建立后,一方面国家进行植树造林,另一方面又成立管涔山林业局,每年大伐林木。当时七个林场,其中仅高桥洼林场一年就是50万立方米的伐木指标,而1立方米木材大约需要七棵树。
1958年大跃进时期,上游汾河水库的建成直接导致了汾河水生态的致命性破坏。这座水库建成时库容为7亿立方米,相当于十三陵水库容量的十三倍半,主要向太原市提供用水,同时用于农灌。王景龙说,当时的执政者仅考虑到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却没有考虑到生态用水,导致了下游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水库截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河道干涸。
此后,大炼钢铁、大开荒,植被遭到破坏,蓄水能力大降,水土流失严重,汾河水量也随之递减。地下水位也开始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上兰村、晋祠难老泉等汾河沿途的很多泉水都干涸了。
进入80年代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汾河在缺水的同时又增添了污染,也就加速了“死亡”。
在李景平的研究中,山西大工业的崛起对于汾河是致命一击。山西的煤炭开采,把地下打得千疮百孔,形成了数不清的漏斗地形,宝贵的地下水加速流失,地表更为干旱,泉流衰竭加剧;另一方面,大量高耗水工业区的兴起,导致用水量剧增。
晋祠泉水天下闻名,梁衡一篇《晋祠》更是让人们向往那泉水潺潺的美景。然而,临近这里的一家太原工业龙头企业,沿汾河打深井,不仅将晋祠的地下水大量吸进,而且把著名的晋泉也吸了过去。从此,晋源区大片的农田再也喝不到晋祠泉水,只能用整个工业区排放的污水来灌溉。
汾河干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则鸠占鹊巢。李景平说,早先人们没有环保概念,以为只要建工厂就要排污,而排污就是直排进河。上世纪70年代,他到某焦化厂采访,其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就是向汾河填埋一个长十里的管道,还取名为“汾河排污工程”。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1989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汾河水污染防治条例》,禁止向汾河直接排污,强调要领取排污许可证,污水要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这一条例在1997年、2004年又进行了两次修订,相关条款越来越严厉。
但到2006年监测断面数据显示,汾河有66%已经成为劣五类水质,自太原以下的水体完全失去了生态功能。汾河每年流入黄河的水量在3亿吨以上,其COD(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的7.3倍,氨氮超标20倍。
人造汾河的背后
在太原市荒乱的汾河滩上,被称作“汾河蓄水美化”的工程,从1997年开始动工,到2000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一个长6公里,宽220米的湖面出现在太原人面前。
汾河似乎以变身为湖的形式开始谋求重生。虽然区区6公里之于汾河全长700多公里微乎其微,但太原市的治理者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一位参与汾河公园设计的建筑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说,整个工程是将汾河城区段天然河道修整成宽500米的人工复合河道。两侧各修筑了一条3米宽的厢形排污暗涵,将东西两侧共26条排污管道和4条山边支流来水及污、废水通过暗涵输送到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中间则修一道隔墙,将河道一分为二,西侧80米宽为浑水河道,用于排泄上游正常来水,东侧200米为蓄水河道,设置了四条不同色彩的橡胶坝,形成蓄水260万立方米的湖面。人工河道两侧平整后形成两条各宽100米、总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
如此规模的绿色走廊,对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产生了重要作用。据观测,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他区域降低4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20%,每日可产生新鲜氧气1678.5吨,吸收降解废气3480余吨。这对缺水少绿的北方中心城市有着极为重要的典型意义。
据报道,这一浩大工程花费5.6亿元,而公园内的净水,由于蒸发,则需要定期从上游的汾河水库放水补足。但不管怎样,被干涸折磨着的太原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水景,每天天气晴好时,公园里总是游人如织。
2001年12月28日,国家建设部授予该项目“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并推荐联合国申报人居环境有关奖项。2002年5月30日,联合国人居署决定授予太原汾河景区为“2002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之后,太原市决定加大对汾河的治理美化,投资6亿元,继续向北、向南延伸,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将向北延伸部分建设成宽近500米,长2400米“自然、生态、野趣”的湿地公园。这一工程2005年10月开工,2007年10月竣工。汾河湿地公园借行洪主河道蓄了水,水中保留了大大小小的若干自然小岛。堤岸的处理也一改近几年国内惯用的水泥或护砖砌护方式,而完全用“土”,坡度也与自然堤岸无异。沿堤岸设了若干木、石平台,供游人亲水、戏水。以水作隔离,游人只能远眺、观赏而不易参与、干预,确保了水中、岛上动植物的生息场所。芦苇、香蒲、天麻等数十种适宜于汾河生长的水生、陆生植物生长得十分茂密,野鸭、游鱼随处可见。
汾河公园让多年未能与水亲近的太原人兴奋不已,这里成了太原人最引为骄傲的城市形象代表。随之,汾河公园两岸的房地产开发成为热点,“亲水”、“水景”成为开发商们的卖楼最亮点。这里的房价也不断创下太原市的新高,最高达到每平方米一万多元,但人们依然趋之若鹜。
然而,这番来之不易的美景却让人不能不这样算一笔账,整个汾河全长710公里,6公里长(仅118分之1)的治理就花费5.6亿元,全流域整治那是怎样的天文数字!
两年再现“哗啦啦”
不过,拯救汾河,山西决策者的决心已下。新任省长孟学农在今年召开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高调表示,山西今年将重点推进母亲河汾河的生态修复工作,力争通过两年的大力推进,重现昔日“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秀丽景色。
有细心人士发现,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环保生态的内容占到了近六分之一,篇幅之大、力度之强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其间关于汾河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汾河沿岸市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必须无条件达标排放,对汾河流域主要水源地区煤矿进行排查,进而关停影响严重的采矿点,以保护汾河水源;
对汾河两岸的坡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以涵养汾河水源;
今年重点推进汾河的修复工作,从宁武的汾河源头到万荣的黄河入口沿线6市27县负责疏浚整治河道河床,并妥善调剂沿途用水量。
记者从山西省环保局进一步了解到的情况是,2008年汾河沿岸企业必须实现闭路循环,实现零排放,这意味着,即使经过处理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也不得排放。此外,沿岸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市县污水处理厂2008年必须开工建设,2009年全部建成并投运。不能实现这些指标的地区,企业将实行区域、流域限批。此外,汾河边不批建含磷、氨、氮等物质的有毒有害企业。
即将进行的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包括:第一阶段主要结合春浇,通过节流、引水实现汾河不断流;第二阶段通过多部门合作解决水质问题及河道问题。山西省水利厅表示,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在汾河下游各灌区控制用水指标,全方位实施农业节水;二是利用草峪岭隧洞适时从沁河向汾河补水,保证汾河枯水期的基本流量。
2005年,山西省提出了以汾河为重点的蓝天碧水工程,从大气治理情况看,已经摘掉了全国污染最重的帽子。如今,汾河更加强势地进入决策者的视线,“两年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如期实现,正成为山西人新的愿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