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救市,也是如此。所以让我们来看看人们提出的一些救市措施,都可能有哪些成本。
可以说,让政府注资是最直接、最立竿见影的救市手段。注资办法有两个:一是政府亲自进入股市,参与市场博弈,如2003年开始的社保基金入市就是一例;二是直接给国有上市公司注资,如前段时间财政部给中石化注资123亿元人民币。
但政府直接注资,无论是利用社保基金入市炒股,还是通过财政拨款给企业投钱,都不是没有成本的。前者,社保基金的所有者要承担亏损的风险;后者,普通老百姓要为政府纳税把财政赤字给填补上。只是前者政府还有赚钱的可能罢了。但国有企业的效率向来低下,其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恐怕也会让人不敢恭维。
让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控上市公司“再融资”也是被人们热烈期待的一种救市措施。但我怀疑这项措施,除了破坏市场规则外,能对股市有什么好处。一个公司上市,就是为了融资、融资、再融资,因为在市场规模不断变大的情况下,它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追加投资,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
现在,为了阻止股指下跌,为了避免自己手中的股票贬值,就要限制别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在让股市背负破坏市场规则的代价。好比一个卖大白菜的商人反对别的农民、商人进入市场与之竞争,这个卖大白菜的人是得利了,但自由进入的市场规则却被破坏了。所以严控上市公司“再融资”,即使能给股民带来一时的利益,那也会长远地影响股市的市场化发展,是有巨大成本的。更何况股市和大白菜大不相同,即使你成功阻止别的新股票进入市场,也未必能让你的股票变得更受欢迎。
还有一种建议,是暂停国有股减持。我认为这建议不但有失公平,有损市场契约原则,而且长远看,会阻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知道,在原则上,所有的证券都可以上市流通、交易的。同样是一份股票,在上市公司中享有同样的分红权利,为什么国有的就不能上市流通?不妨追问一句:难道为了部分股民的利益,就要损害全体国人的利益?因为从法理上说,国有股是全体国人的资产。
限制国有股减持的更大成本,是阻碍了“国退民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在经济领域实行“国退民进”的三十年。若国有股不能继续减持,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打破这些国企所在领域的行政垄断的难度。而我们显然不应该为了股市的一时表现,就继续维持这些国企的垄断状态。况且,市场最需要的是规则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可预期性,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全流通事实上也没有造成危机,而不确定性带来的观望和投机才是市场之大害。
当然,种种救市呼声,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像印花税,我就认为应该下调。只是我认为应该下调,也不是基于救市的理由,而是认为政府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尽量努力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而不是相反,运用征税等手段提高人们的交易成本,阻碍人们的交易行为,打压市场的活跃力量。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