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郑州“天价理发”事件、东航客机“集体返航”事件、银行高管“天价薪酬”事件等,热点接二连三。
这些事件引发了法律、制度和管理等诸多层面的反思。细看之后,发现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未被提及,即由这些事件所昭示的商业道德的沦陷现象???而这恰是时下中国市场经济面临的最大困惑和主要软肋。
或者说,当下较为严重的商业道德沦陷所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和对抗心理,是一些热点问题发生或被放大的深层原因。如“天价理发”事件明明是敲诈,其店主却不惮与法学家PK,辩解“贵与不贵是品位问题”。店主之所以不以宰客为耻,很大程度上与此行业中宰客较为普遍有关。
东航客机“集体返航”,也与机组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要挟公司,载着乘客到空中兜一圈再回来,完全不顾乘客的利益和对安全的担忧,这种玩笑开得未免太大了些。
人们之所以强烈质疑某些银行高管的天价薪酬,某些银行道德形象越来越不堪是其重要诱因。可以说,正是因为缺乏道德感,各银行才不惧触犯众怒也要死守着种种霸王条款不放,高管们才敢不顾国情涎着脸拿天价高薪。
所以,这些热点事件是对制度和管理不完善的提醒,更是对商业道德下滑状况的提醒。
商业道德下滑,根源或在“市场经济不讲道德”的谬种流传。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拜金经济,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应该以普遍的道德下滑为代价,这是根本误解。而这种误解可能缘自某些经济学家宣扬的“经济学不讲道德”,也可能缘自对资本以及市场曾经的妖魔化。如果制度有缺陷而又忽视道德约束,则市场终会变成“人对人是狼”的野蛮丛林。
现在看来,对商业道德理解和要求方面的差距,可能是当前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信用经济,不能离开道德原则的节制。相比于暴力等手段,市场竞争的利益分配方式,更为理性,更为道德,且可以持久。所以,任何人都不该以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心态看待市场经济,而应该将市场规则视做文明的助推器。(郭之纯)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