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钱婵娟
被合资企业视为最大威胁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正遭遇发展的瓶颈。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由于受到原材料涨价、合资车企集体发力小车市场等多重压力,以低成本、低价格、小排量车为主导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0.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系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3.3%,欧系车同比增长了23.5%,即使是增幅最小的韩系车也同比增长了13.1%。据了解,乘用车一季度的总体增幅高达17%。而2006年乘用车总体同比增幅为30%的时候,自主品牌的增幅高达39.3%,仅次于美系车39.7%的增幅。据了解,自主品牌发展减速从去年就开始。去年自主品牌同比增长了14.8%,而乘用车总体增幅亦高达20.8%。
据分析,自主品牌主要以低成本、低价格来开辟市场。但自去年以来,原材料持续涨价,而今年以来新的劳动法实施也增加了自主车企的运营成本。而仅今年以来钢材的大幅上涨就使每辆车的成本增加至少1500元。
不过,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自主品牌的发展仍然表示乐观。他认为,自主车企销量不会有太大的下跌,出口将成为其主要的销量支柱。据了解,目前奇瑞、吉利、华晨等自主品牌领头羊都在开拓出口业务,奇瑞、华晨的出口量已占总销量不小的比例。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