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汽车工业的日益兴盛,与欧美汽车工业的颓势,形成强烈的对比。个中原因,业界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但是更多地都偏于微观,比如成本控制、内部管理、质量保证等等,而我认为,拥有健康的整个汽车工业生态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和美国只有3大公司不同,日本到现在仍有大大小小众多独立的汽车公司,除了丰田、日产、本田三大巨头之外,还有众多特点鲜明、术业有专攻的“小公司”,比如专注于小车的铃木、大发,全世界唯一拥有转子发动机量产车型的马自达,全系产品配备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四驱系统的富士斯巴鲁,注重运动的三菱……
日本汽车工业生态和美国的不同,本质上一个拥有良性的竞争,而另一个则是寡头垄断下的竞争。
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我们发现日本的汽车工业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森林,物种丰富,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灌木。而美国呢?只有三株参天大树,树下寸草不生。更关键的是,这三棵树彼此也是大同小异,属于相近的树种,大家都知道,在自然界,这样的“人工林”是很脆弱的。
如果把商标抠掉,有时候,真的很难区别一款车到底是GMC还是水星、雪佛兰抑或福特。其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也是百花齐放的格局,现在3大公司旗下的各个品牌当时几乎都是独立的汽车公司,最多的时候,美国也曾经有过上百家汽车公司,但是美国人擅长资本运作,经过不断的兼并重组,最后变成了3大巨头,而那些被收购的品牌,完全失去了独立特性,因为过分强调技术和平台共享,这些曾经风格各异的品牌,渐渐变得整齐划一,不同的,只剩下车头的那个LOGO。个性丧失的同时,品牌的生命也就黯淡了。通用在21世纪初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砍掉了百年老品牌奥兹莫比尔,重新规划了旗下各品牌的定位。这些做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美国汽车工业整个生态整齐划一的时间太久了,丧失了个性的不仅仅是品牌,还有人。
与此对应的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抑或是早就已经形成的一种高度默契,日本人对他们的汽车工业生态系统非常具有保护意识。日本的汽车公司几乎都是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很少像美国公司那样,主要是依靠兼并重组。即使收购了其他公司,日本人也会尽量保持其独立法人的地位,比如丰田集团旗下的大发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的企业太多,太散,不利于发展,应加快向大集团集中,这也许不无道理,但是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决策者们却不应该忽视。(青主) (来源:市场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