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在2003年4月份对整个国家有很大的冲击,因此在非典阶段就不得不把事先设计好的有关适当收紧货币供应量政策调整为冷静观察。” 2005年3月21日,钓鱼台国宾馆,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回顾了“非典”时期的货币政策操作。
很容易联想到的是,7.8级的大地震后,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也会进入一个“冷静观察期”?
此次地震的宏观经济环境,与“非典”时期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忆,在国际经济环境上,当前的情况与“非典”时期有相似之处。“非典”暴发前后,恰逢“911”事件后美国进入降息时期,联邦基金利率从6%一路降低到了1%;现在,美联储也是处于一个低利率时期,去年至今,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当前的2%。
“但是地震和‘非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地震影响的范围还是比较局部的,而‘非典’对旅游、商业的影响则是全国性的。”彭兴韵说。
他回忆称,在2002、2003年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还处于从“低谷”向“景气”复苏的起步阶段,那时的物价上涨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低,人们都认为中国还没有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
在2003年第二季度,贷款增长达到1.5万亿元,不过,在非典快要结束的时候,央行才开始重新启动宏观调控。
“如果不是SARS(非典),早就加息了。”兴业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鲁政委告诉本报记者。
周小川的上述讲话显示,当时主要措施集中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但是在启动的时候还要顾及到一些企业,当时都非常希望把非典对经济增长损失弥补回来,不希望立即出现货币收紧过度,但是央行还是出台了若干政策,2003年9月份开始提高一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确实是准备采取一些紧缩性的措施,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出台了针对房地产信贷的121号文,因为那是当时信贷增长非常快。”彭兴韵说。
这些政策的效果是,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一些经济回稳的迹象,但是2004年第一季度又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反弹。这时候央行运用的工具主要依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其次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有就是利率政策。
鲁政委提醒说,“非典”时期,我国经济处于一个触底反弹的时期,当时通货膨胀也处于一个反弹的阶段,而眼下的经济增长则处于见顶回落的时期。“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背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