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公司的网页截图
6月12日上午,一起以“院士评选”为名诈骗敛财的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关制钧虚设“中国管理科学院”非法吸收“院士”,借机收取高额“评审费”。包括众多著名国企高管和高校教授在内的50余人上当受骗,受骗金额达280余万元。
2006年,央视《焦点访谈》曾播出了一期名为《天上掉下个“院士”来》的节目,节目披露了一个名叫关制钧的河北男子非法兜售“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市公安机关彻查此事。
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预审处经过仔细调查后,认定这是一起证据确凿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关制钧随后被警方逮捕。
而他操纵的“中国管理科学院”及其“院士评选”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
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夫妻店
早在2002年,关制钧就打起了做“高端策划”的主意。
他想在内地注册成立“中国管理科学院”,他是想填补中国没有高层的民营管理科学机构的空白。
然而,我国工商部门规定,民营机构不能注册带“中国”字头的公司。但如果不带“中国”字头,“就没有权威性了,不好开展"业务"”。
于是,他通过内地的中介公司,寻求转道香港注册。可是,根据香港法律规定,关制钧只能注册“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而不是他期望的“中国管理科学院”。
无奈之下,关制钧只有先注册了“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自己出任公司法人、董事长。而这家公司的股东只有关制钧夫妇两人。之后,关制钧又在“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之下注册了三个分支机构:中国管理科学院、中国管理学院和中国管理学会。这些行为并不违反香港法律规定。
到了2003年,关制钧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开始了他在内地的“院士评选”业务。
用知名学者作“招牌”
曾在关制钧公司任职的李志明(化名)称,所谓的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员工只有他和一个前台。公司地点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国际大厦的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这里也是关制钧夫妇的住所。
李志明的日常工作是网站维护。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把新的内容上传到服务器。而李志明同时介绍,平常单位里没什么事可做,最多时,公司里也不过十几名员工。
但关制钧没有闲着,他在忙着“甄别”院士资格。所谓的“甄别”,其实就是上网搜集知名学者的资料。
收集到这些知名人士的联系方式后,关制钧给他们寄出邀请函,写明因其突出贡献,可以参评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甚至,关制钧还直接向他们寄出了院士证书。
这些知名学者成了关制钧的“招牌”。关制钧将他们的资料放到自己的网站上,吹嘘“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权威性。其中,包括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徐二明、吴晓求等人。
对于自己莫名其妙地就成为院士,这些学者都表示了自己的愤怒。
中央党校工作人员胡军说,几年前的确收到过中国管理科学院的一些材料,里面有邀请李君如副校长担任院士的表格。“因为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东西,我们没有理会。”但又过了几天,他直接收到了关制钧寄来的院士证书,“也没当回事,资料和证书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同样收到了材料:“我当时就了解到中国只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这个中国管理科学院肯定是不正规的,于是我没有理会。”
对于关制钧支付给这些专家的“顾问费”,吴晓求等人也明确回应说没有收到过任何“中国管理科学院”支付的报酬。
关制钧曾对警方说,这些学者被聘为院士后,自己在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间都在向他们支付顾问费。“开始的时候顾问较少,每人每月支付2000元,后来顾问多了,就改为每人每月1000元。高级顾问在中国管理科学院都是兼职的,不负责具体工作,也不负责院士评审,只负责重要文件的把关。”
关制钧称,支付方式是由员工把钱装在信封里,送到顾问家。
最多交纳15万元“评审费”
不管这些专家学者同意与否,他们的资料都被关制钧放到了自己制作的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网站上,成为关制钧诈骗敛财的“诱饵”。
接下来,关制钧就开始“钓鱼”了。
这些“鱼”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也包括一些高校领导、教师以及私营企业主。关制钧称,这些人的信息都是从网络上搜索来的,就是在网络上搜索大中型企业的名称,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有这些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称、在其领域取得的成绩还有通讯地址,这样我们就给这些单位发函。
据曾在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工作过的白瑞霞(化名)称,按华北、华东等区域划分,从网上找到各自区域内的企业家、学校教授和高管人才的地址,再发邀请函。
“邀请函的内容是先介绍我院是科研机构,然后邀请接函人成为我院院士,具体情况可来电、来信咨询。如果收函人来电咨询,我们会讲我们中国管理科学院是大陆第三家可以评选"院士"的单位,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还达不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要求,但是通过申请和我院的评审,可以成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的院士,并发证书。”
院士分为两个序列,一个是正式序列,评选院士、资深院士、终身院士,另一个是非正式序列,评选荣誉院士、资深荣誉院士、终身荣誉院士。
“中国管理科学院”的评选有自己的标准,“普通院士必须学历专科以上,具有学士或硕士以上学位,但是对硕导博导并无具体要求,并不要求一定是硕导或博导。资深院士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位,同时必须是硕导或博导、知名专家或管理者。终身院士的硬性指标和资深院士差不多,但是要求必须是两院院士、高级管理者或知名专家学者。”
但这仅仅是关制钧自己的说辞,记者在调查受骗者资料时发现,很多被评为院士的受骗者并不符合上述标准。
获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缴纳了“评审费”。关制钧自称评审费标准是普通院士3至4.5万元,资深院士5至6.5万元,终身院士不收取费用。但从记者的调查中得知,受骗者缴纳的评审费最少的是280元,最多的达到了15万元,平均在3.4万元左右。
国企老总“评审费”多由公款买单
受骗者中,企业家成为最大群体,甚至于一些知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高管,也赫然在列。曾在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东方航空公司、中铁十五局等大型国企任职的管理人员都被骗取了数万元不等的金额。而一些民营企业老板也不幸掉进了“陷阱”。
一些高校领导和教授也是行骗者的目标。上海商学院、邢台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一些学者也进入了受骗者的名单。
甚至于个别政府公务人员也掉进了“陷阱”。负责侦办此案的海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何柏松说,有些受骗者甚至很清楚这个“中国管理科学院”是个骗人的把戏。
“受骗的原因很多,有的企业老总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为了"院士",是其手下秘书一手操办的。”也有一些人,是出于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他们可能从宣传资料里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已经是"院士"了,为了不甘人后,结果中了圈套。”何柏松说。
当然最大多数,还是自身的虚荣心在作祟。
而这些巨额“评审费”多数是由公款“埋单”,其性质在法律上该如何界定,这也是何柏松正在思考的问题。“公款是不能用于个人荣誉的支出的,是贪污、是侵占、是挪用,还是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根据记者了解,本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记者吴晓锋实习生 王 峰)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周末)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