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李鲁云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广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建设好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就能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竞争向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配套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历经数月专题调研,在八个调研分报告基础上十二易其稿所形成,进一步确定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出五大新突破。
厘清了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模糊认识,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定义。
现代产业体系是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而言的,是在国际产业发展大趋势和发展规律中应运而生的。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命题,但未对现代产业体系定义作明确表述,迄今国内外理论学术界、各省份对此均无统一定义。
省委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经过专题调研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定义: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有自主创新性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这样的定义开了全国先河,充分体现出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进步和发展要求,从而较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前提,使全省各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有了现实指导性和明确的参照性,为建设怎样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打破了产业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
国际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伴随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三产业排序发展为第三、二、一产业排序;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最终成为高端主导产业。而我们传统的产业发展路径则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和比较优势进行产业扩张,靠低价格和拼数量开拓产品市场,参与国际低端竞争的粗放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广东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所在;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则是壮大现代服务业的强有力保障。因此,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定位,把它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路径依赖,完全符合广东的实际。既体现了遵循国际产业发展大势与普遍规律的世界眼光,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又传承了广东业已形成的制造中心地位、产业基础和特色,是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按照正确的定位,瞄准产业发展的国际水平,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显著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就一定能快速推动广东产业走上“微笑曲线”的高端,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竞争力高端化。
突出扬长补短,构建优势集聚的主体产业群。
建设现代产业不仅要发展新兴产业,更要着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广东产业体系之“长”在于:门类齐全、规模相当;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传统产业优势突出,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电子信息产业独占国内鳌头。产业体系之“短”在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先进制造业不强,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仍然薄弱。
鉴此,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六大产业,充分体现了扬长补短、狠抓关键的战略思维。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重点要补金融、物流、创意、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短板”;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要通过发展以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为主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汽车、特种钢和炼化一体化等,推动“中场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突出发展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新兴产业,并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弘扬“长处”;大力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产业“短板”,有助于根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这是产业建设中以“非均衡”发展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思路。
敢闯敢试敢创新,打造“广东创造”的产业支撑系统。
适应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新变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走广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调研提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八大重要载体,弘扬了“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是广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创新成果,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大力建设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数字广东、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有利于广东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参与国际高端竞争,抢占战略制高点;大力建设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有利于实现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缩小其与珠三角的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建设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难题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建设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贸易市场的风险和变化,实现内外需联动的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型,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新的贡献。建设这八大载体既考虑到发挥珠三角地区的龙头辐射带头作用,又有利于推动东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既涵盖到全省,又突出了新兴产业;既服务港澳,又服务全国。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广东创造”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省解放思想的重大举措就真正转化为实践成果,现代产业体系就有了强大的支撑。
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节地减排“硬约束”,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广东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正迈向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一方面我省节能减排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下降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还跟不上,产业发展方式仍粗放,节能减排的技术含量不高,加上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所增加的结构性节能减排量,我省必须完成的万元GDP能耗、污染物排放的约束性指标远不止下降16%和15%,形势不容乐观。
鉴此,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中,省委、省政府不仅提出了有效的政策、资金、人才和组织领导方面的制度保障,而且突出强调了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节约集约用地。围绕建设创新型广东,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完成一批产业关键技术专项,提高我省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拥有量,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推行节能节地减排工作排名制度,实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严格实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推行“三旧”改造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等,强化行政法律手段的约束力;通过加快建立资源产品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行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等,强化市场经济手段的约束力。多种方式“多管齐下”,真正把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软约束”变成了“硬约束”。这必将有力推动我省形成节约型、清洁型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