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改革开放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金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是一抹亮丽的色彩。30年里,深圳金融发扬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担当了全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角色,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30年来,深圳金融尝过起步的艰难,经历过快速增长的兴奋,体会了调整转型的困惑,最终迎来科学发展的喜悦??今天的深圳金融,早已是今非昔比。为全方位地展示深圳金融30年来创造的成长奇迹,总结其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版,连续六期进行深度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深圳金融30年来的发展史,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是金融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有力见证。
1979年3月,由原宝安县改制而来的深圳市仅有7个银行网点、117家农村信用社,1亿多元的存款。从这样薄弱的金融基础起步,到1984年底,全市金融网点总数达240多个,存款总量达到43亿元。
198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正式成立,肩负着推动辖内金融业发展、促进深圳经济建设的重任,深圳金融开启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十几年里,深圳金融借改革开放东风,开疆拓土,创造了上百个全国第一,形成了深圳金融独特的创新史,被誉为“金色的辉煌”。
1997年是深圳金融发展的分水岭和重要转折点。经过近5年的积极转型和深刻调整,深圳金融更加注重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更加讲究规模与结构的统一,更加突出稳健发展与风险防范的统一。
2003年至今,深圳金融步入了科学的、稳健的、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立足深圳,联通港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改革创新再次提速。
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截至2007年末,深圳市金融总资产达2.55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四、第三位。
2007年,深圳货币市场累计成交14.3万亿元,占全国的10.2%,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基金总成交金额15.5万亿元,占全国33.7%;深圳保费累计收入183.7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银行结售汇总额1082.3亿美元,占全国的6.1%;结售汇顺差356.7亿美元,占全国的7.6%;深圳黄金备份交易中心累计成交963.7吨,占全国的33.7%;深圳交割库黄金出库量占全国比重达到47.3%。
30年里,深圳金融强有力地支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基本建设提供了70%的资金;为企业生产提供了80%的流动资金;为居民大宗消费提供了60%的资金;为本地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了2640亿元资金;为深圳经济建设提供了60万亿元的保险保障。同时,作为深圳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也越来越大,2007年深圳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3%,仅次于上海,在全国排名第二。
进入新时期,深圳金融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形成自身的特色,获得更广阔的天地,就必须自主创新,扩大开放,牢固树立大金融意识、市场化意识和全球化意识,立足深圳,联通港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实、做强、做出深圳金融特色,促进深圳金融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
立足深圳、做出特色,就是要紧紧抓住深圳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深圳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实际情况出发,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改革创新,提高创新的自主性、效益性和针对性。大力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巩固深圳金融产业支柱地位。推动综合经营,壮大金融发展实力。加强金融基建,夯实金融发展基础。
联通港澳、合作共赢,就是要充分发挥深圳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缘优势,加强与港澳全方位的联通,不仅在基础设施上联通,更要在业务发展上联通。尊重各自发展历程和成长环境的差异,注意保持各自的发展特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面向全国、服务全国,就是要用深圳金融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先进经验、观念、技术、人才、运行模式等,为深圳金融向全国其他地区拓展业务服务,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企业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创造深圳金融发展的新空间。
科学发展 硕果累累
由蛹化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次从量到质的飞跃。30年时间里,深圳金融完成了从启动到助跑,再到腾飞的巨大转变。回顾这段历史,在保持飞速发展的同时,深圳金融从来就没有忽视效益和质量,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圳金融不仅经历了稳健的发展历程,更经历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发展理念的升华:
??从分散经营到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深圳金融条块分割,金融各行业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劳作。进入新世纪,深圳金融提出“金融是一家,稳定是大局,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下,深圳加大了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力度,建立起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反洗钱协调机制等,实现了定期沟通、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形成了“大金融”、“大市场”、“大监测”的金融管理和发展格局,开辟了金融各行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
??从追求速度到崇尚效益。从1979年到2007年,深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达46%和47%,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超过50%;从1987年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在深圳开业开始,深圳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54.9%。近30年时间里深圳金融业的增速超过了同期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奇迹。但在深圳金融规模快速增长的前期,深圳金融效益并没有显著提高,1979-2000年,深圳金融资产收益率平均仅为1%左右。进入新世纪,深圳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03年以来深圳金融业实现利润连续攀升,2007年深圳金融业共实现税前利润达到75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金融资产收益率达到3%,金融效益得到大幅提高。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改革开放30年里,深圳金融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存款总量是1979年的1.26万倍,贷款总量是1979年的1.35万倍,保费收入是改革开放之初的6万多倍。更重要的是,深圳金融通过宏观调控、金融监管、自我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圳金融安全网。到2007年末,深圳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已降到3.87%,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金融机构合法合规经营蔚然成风。
??从外引内联到对外辐射。在机构方面,截至2007年末,全市共有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160多家,营业网点已达1900多个。目前总部设在深圳的国内金融机构包括4家银行、16家证券公司、16家基金公司、11家保险公司;总部不在深圳的国内金融机构也基本都在深圳设立了分支机构。从深圳1981年引进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目前在深圳的外资金融机构共有28家,其中地区总部4家,分支机构24家。同时,截至2007年末深圳金融机构在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分设了780个营业网点;以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为标志,深圳金融机构目前已在美国、香港等境外设立了3家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在资金方面,目前深圳银行贷款总量中20%投向珠三角地区以及内地城市;货币市场上,深圳金融机构已经成为资金的净拆出方;资本市场上,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深圳筹集资金。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机构种类多样化。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金融机构仅有办理简单业务的银行和信用社网点。现在,深圳的金融组织体系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租赁、信托、财务以及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
股权结构多样化。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产权结构单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金融机构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走向多元化,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涵盖国有、股份制、外资参股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门类齐全的市场组织体系。
业务品种多样化。过去深圳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以贷款业务为主,贷款占资产运用的比例往往达到70%,而负债业务也几乎全是存款。现在,深圳银行的资产运用不断多样化,贷款在资产运用中比例不断降低,2007年为40%。证券业务从最早品种单一、不成体系起步,现在已经发展到包含了股票、债券、基金、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等多个品种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业务架构。保险业务从过去单一的财险到现在财险、寿险同步;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也从过去以银行存款为主,到可以投资股票、债券等。
??从手工操作到电子化、信息化。早期的深圳金融电子化几乎是一片空白,银行柜台业务、同城票据清分与结算,大多是手工进行。进入新世纪,深圳金融业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支付手段创新,加快了电子化、信息化的步伐。目前,金融电子化水平已达到80%,不仅柜台业务已基本实现了电子化,还出现了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证券、集中交易、电子理赔等一系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手段。先进的金融技术推动了深圳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目前,深圳已经建成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为基础,同城支付结算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外币实时支付系统、证券交易和清算体系为重要组织部分的多层次、多币种支付清算网络体系。
此外,深圳银行卡产业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支付结算手段。截至2007年底,全市17家发卡银行发行银行卡总量超过7500万张,直联POS终端39722台,入网ATM机7049台。2007年,银行卡消费交易金额1200多亿元,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
三大动力不竭源泉
从根本上说,深圳金融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得益于深圳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得益于全社会对金融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近年来,深圳金融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以改革创新、深港合作、金融生态为着力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是持久动力
以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基础,按常规发展,在短短30年内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局面。是改革创新的力量,对金融业内部进行创造性的变革,重新组合金融要素,形成新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组织形式和金融管理办法,推动深圳金融创造了金色辉煌。
如果说,最初深圳金融的改革创新是政策扶持、环境所迫,在经过长期持续的改革创新之后,改革创新已成为深圳金融发展的灵魂。现在,深圳金融已经形成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于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
在深圳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市场竞争、行政激励、行业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30年深圳金融发展的一条最鲜明的主线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深圳金融业的灵魂,是深圳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深圳金融业持续增长的不竭源泉。
深港合作是重要突破口
深圳金融发展史自始至终就是一部与香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的历史。30年来,深港金融合作已从过去局部的、微观的业务技术层面交流与合作,逐步上升并拓宽至运行机制的衔接、金融市场的对接和资金流动的融合等深层次合作。深港金融合作已经成为推动深圳金融走向国际化,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目前,深港两地政府和监管机构就金融合作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深化,双方的业务合作也不断拓宽。2004年香港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办,目前共有42家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2008年5月末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达708亿元。2007年,香港人民币债券业务开展,三家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港在资本、保险、黄金等方面的业务合作也不断深化。
基建合作稳步推进。目前,深港两地已经建立了票据联合结算机制和跨境实时支付系统,美元、港币票据可在对方流通使用,香港个人人民币支票可在深圳流通使用,银行卡可互相在对方提款、消费,两地间人民币、港币、美元资金汇划实现了实时到账。
机构合作纵深展开。CEPA协议实施后,深港金融机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截至2007年末,在深圳的港资金融机构共有16家,营业网点37个,资产规模720亿元人民币。港资金融机构已成为深圳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来的同时,深圳金融业借助香港桥头堡的战略位置,积极走向国际金融市场,一些深圳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
金融生态是基本保障
金融生态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深圳金融所植根的这片土地,是市场化程度较高、自主创新旺盛、基础设施完善的沃土,为深圳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深圳,近年来,深圳金融不断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联通香港、辐射全国的现代化的支付结算体系,创新了支付结算工具;市场交易体系、支付结算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安全快捷,深圳金融电子化、科技化水平已达国外先进水平。同时,逐步形成了罗湖、福田、南山三大金融聚集区,并正在龙岗启动建设金融产业服务基地,使深圳的金融产业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和完整。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多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积极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从颁布《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到实施《关于加快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鼓励改革创新到地方立法保障,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倾力将深圳打造成最适宜金融业发展的城市。
金融意识显著增强。目前,深圳个人征信系统覆盖全市总人口的60%;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涵盖了全市5.3万家各类企业。全社会金融意识、信用意识、理财意识、风险意识显著提高。
本报记者 李焱
相关链接
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大事记
1982年,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在深圳设立。
1985年,深圳获准试办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并成立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同年,深圳银行业在全国率先开办了第一笔楼宇按揭业务。
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公开发行我国第一只金融股票。同年,我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成立。
1988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设立。同年,深圳发行了全国第一张ATM卡。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运行,成为新中国最早投入运作的证券交易所。
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深圳实行独特的结售汇制度。
1996年,深圳农村信用联社成为全国第一家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运作的农联社,并于三年后在全国农联社系统率先获准开办外汇业务。
1997年,深港澳ATM网络实现单向联网,深港金融合作迈出新步伐。
1998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运行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实现了资金清算的实时到账。
1999年,深圳信贷管理方式顺利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2000年,深圳全面启动建设金融安全区工作,实施了风险性与合规性的统一监管制度。
2001年,深圳获准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及国内外汇贷款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试点。
2002年,在全国率先建设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并与香港即时支付系统成功对接。
2003年 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
2004年,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办,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深港金融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中小企业板,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
2005年,深圳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一级城市。同年,深圳黄金夜市正式开办,实现了国内黄金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全天候对接。
2006年,深圳市政府发布1号文件《关于加快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运行支票影像系统;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
2007年,深圳金融产业四大基地相继动工,标志着深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里程。同年,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在全国率先捆绑发行债券,开创了企业直接融资新模式。
深圳金融业最新主要数据
截至2008年6月末,深圳金融业总资产达2.86万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68亿元,贷款余额11034亿元。
2008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税前利润302亿元,金融产业增加值约490亿元,占全市GDP的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