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主打营销服务多创自主品牌,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吴哲实习生/邬红波通讯员/符信)为研究部署加快推进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昨日省政府在东莞市召开推进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座谈会。
万庆良强调,当前,我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不少新机遇。东莞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争当我省和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一是经营业务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转变;二是经营方式从OEM(贴牌加工)向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三是经营路径从加工制造环节向营销服务环节转变。
万庆良表示,东莞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一是推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工作;二是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三是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创立品牌;四是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五是建设“电子口岸”;六是建设保税物流服务平台;七是推进双转移工作有新突破;八是招商引资和实现“腾笼换鸟”上有新突破。
万庆良表示,省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东莞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明年初省里将进行全面检查,总结推广东莞市的成功经验。
创新型企业税收给予优惠?
万庆良表示赞同,并鼓励东莞先行一步
“我们最近一直在对企业进行引导,提高他们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消除企业的最大困扰。”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说。“以前一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企业就有误会,产生抵触情绪,以为要把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赶跑,说东莞现在吃饱了,就不需要他们了。经过反复的引导,现在误解基本消除了。”
由于在莞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海外母公司的生产车间,对于开展研发、扩大内销等业务,主动决策权不大。在加工贸易企业转为三资企业的过程中,许多审批事项要多级报批,时间长,手续繁琐,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所以,在昨日的推进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东莞市提得最多的,就是“审批权委托下放”。“有些手续,99.9%的部分可以在东莞市进行审批,但只要有0.1%要等省里或中央审批,我们就只能干等了。”江凌说。
而在场的省直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负责人也纷纷表态,会全力支持东莞的转型升级试点工作,能下放的权限尽量下放,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将尽量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请优惠政策。
东莞市建议,将我省各有关职能部门各项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部产学研合作计划、各类攻关计划、科技奖励等政策,对在莞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港台企业开放,并建议省有关部门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也向在莞外商投资企业开放。
对此,省科技厅回应,纯外资企业获得科技专项资金扶持难度的确较大,但在以后将一视同仁。
此外,东莞提出,我省在《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中对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作了规定,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为使得企业真正享受到该项优惠,建议省里允许东莞制定该项操作办法,简化申报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落实税收优惠。
对此万庆良表示赞同,并鼓励东莞先行一步。
吴哲邹红波
省级转移园或享中西部政策
省外经贸厅创造条件,力争2012年全省加工贸易整体上台阶
争取将省级产业转移园认定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享受与中西部地区同等的加工贸易政策;力争2012年实现全省加工贸易产业整体层次较大提升……
记者昨日从省外经贸厅获悉,自《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围绕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外经贸厅已经研究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工作的组织协调。
省外经贸厅人士透露,他们将跟踪落实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12年,全省加工贸易产业整体层次有较大提升,产业链不断延长,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配套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同时,珠三角地区实现“腾笼换鸟”,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造林引凤”,形成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初步实现加工贸易梯次分布和集聚发展。
在已经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建立珠三角外商投资企业向山区、东西两翼转移对接平台的通知》中提出,将我省珠三角地区的7个地级以上市分别指定2?3个欠发达的地级市进行对接,指导各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招商活动,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向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为珠三角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腾出空间。
省外经贸厅介绍,他们正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将省政府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及东西两翼和山区的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含各类园区)认定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享受与中西部地区同等的加工贸易政策,为我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吴哲实习生邬红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