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银行面临经济周期性波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外资银行竞争三大压力,必须主动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加快创新发展,推进综合经营
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银行面临经济周期性波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外资银行竞争三大压力,必须主动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加快创新发展,推进综合经营
对国有银行改革的成绩要充分肯定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回顾和总结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向前看,继续、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而对于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讲,中国的商业银行还任重而道远。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三大压力
第一,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正在积累,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新的考验。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规律性表现。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我国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在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如发展不均衡以及环境污染和过高能耗等不可承受之矛盾,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正在积累。为此,我国产业、行业以及经济结构正在经历巨大的调整。这种调整从长远看,固然对经济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从短期看,经济调整可能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以抑制通胀为目的的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节能革命性调整,将对银行带来拓展经营的压力并面临信贷格局的重新调整,而重大的资产结构调整会使商业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
第二,中国商业银行将经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夹击,利差将收窄。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目前仅有本币存贷款利率维持管制利率。为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本币存贷款利率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市场化,直接结果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这将对那些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形成严重的生存威胁,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面对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实现更快的发展。在债券市场发展已经提速的基础上,股票、基金、期货等市场都将加快发展步伐,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滞后于银行业的局面将得到很大改善。可以预计,下一步资本市场的恢复性和快速发展已经并将进一步增加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相应的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将进一步降低。金融脱媒将从两个方面削弱银行的生存能力:一是日益活跃的直接融资将加速分流银行的存款,迫使银行在存款减少的同时提高存款利率,增大成本支出;二是直接融资将加速分流银行的贷款客户,有竞争力的优质客户更倾向于直接入市筹融资,从而减少甚至放弃其贷款,迫使银行在贷款减少的同时降低贷款利息来吸引客户,利息收入总量和水平下降。
国际银行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经历了金融脱媒的痛苦过程。既往的经验表明,金融脱媒化趋势将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和结构提出严峻的生存挑战,使商业银行普遍面对破产风险。实行混业经营是国际商业银行摆脱金融脱媒带来的生存威胁的主要方法和路径。并且,在我国,金融脱媒化与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将交织在一起,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银行利差缩小的趋势将加剧金融脱媒的速度和幅度。
第三,全面开放为中资银行带来极大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经结束,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呈全面和加速之势,外资金融机构密集抢滩,而且更加注重通过资本融合成为国内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快捷地获取金融服务网络和客户资源。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正在快速演变为不同中外资金融机构联盟体之间的竞争,竞争格局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对中资银行形成严峻挑战。
关于外资银行的竞争影响问题,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按现口径,目前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全部银行资产中的占比不过2.4%,仅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上升了1个多百分点。其实,这个数据指的仅是外资在华独资银行机构占有的市场份额,而更多的外资通过对中资银行参股实现间接占有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被统计在内。有数据表明,至2006年年末外资已进入我国18家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总资本中,外资入股部分已经超过了15%。资本控制资产,根据这个经济学常识,外资对中国银行业资产和市场的影响力应当远不止于2%,而至少应与其进入的资本比例相当。并且,仅以过渡期5年的数据说明外资进入的深度和竞争的强度也不全面,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进入才刚刚开始,目前的数据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更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在中国的金融发展战略是有侧重地推进,即力图把中国重要的金融区域、金融业务领域和高端客户掌握在其手上。这种专以发达地区和高端业务及客户为对象的进入策略是很难用数据表明其深度的。应当讲,外资竞争的来势很凶猛,并且这种势头未来五年还将继续。
下一步改革开放中国内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主动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
面对国内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带来的传统存贷款市场与收益收窄的压力,面对国际国内竞争加剧的压力,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主动实施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经营结构的战略转型,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全面调整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营销渠道结构以及员工知识与技能结构,使经营结构转变为传统存贷款业务与投资性、交易性和收费性业务并重,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重,贷款利差收入与非信贷收入并重的集约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结构,实现经营模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实现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收益向多元化综合化收益的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最终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设成为治理优良、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
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化解结构性与体制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创建创新型银行,通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管理、业务和技术创新,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提高。要通过创新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以并购、合资等方式拓展证券、保险等业务领域,建立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和具有完备服务功能的金融控股集团;要通过创新稳步完成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和管理流程改造,建立高效的营销团队和强大的产品支持体系,打造专业化、集中化的风险管理平台,完成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要发挥金融技术创新对业务和制度创新的推动与支持作用,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增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赶超国际金融业先进科技水平。
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
后过渡期内外资银行将在大量进入的同时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为了应对外资银行在核心客户、核心业务、核心人才等核心竞争力上带来的新挑战,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经营结构、业务、产品、技术、工具等全面的自主创新,迅速扭转在公司治理效率上,在跨市场跨行业综合经营和转移风险的能力上,在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客户服务上的相对弱势,提高应对后过渡期挑战的能力和竞争力。( 来源:中国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