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快速成长的中国保险业也被热钱盯上了。
热钱借道保险入境
一批港澳人士正通过银行购买内地理财型保险产品大食其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说,从今年上半年人身保险业务收入的区域分布上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线城市保险增速普遍落后于全国平均数字,不过,广东省(不含深圳)绝对是个例外??广东省的人身保险业务收入在上半年的增幅为92.63%,大大超过了江苏省的47.48%、上海市的56.56%以及深圳的57.2%的增幅,而后三个省市的保险增速长期保持在全国前列。
“我们近日调研发现,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许多港澳人士为了防止港币贬值及获得较高利息,将资金投向了以人民币计价的银行保险理财产品,其中又以万能险最为受宠,因为该险种具有保底功能、较高收益和进退方便等特征。”郝演苏说。
在他看来,投连险、万能险和保障功能较低的趸缴中短期分红产品统统属于“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型业务,而这类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的人身保险业务收入总量中的占比竟然高达79%。
意外的是,并不是境外那些居于财富顶端的“富人”涌进内地来买保险,而是收入中等偏下的香港居民通过中间人来内地购买保险,但投保金额也是动辄两三百万元,而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是“热钱”流入保险业的集中地。
郝演苏认为,境外人士真实的养老钱希望进入内地理财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大量“热钱”希望套利就走,这对于内地保险业来说意味着未来将经历大动荡。此次热钱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热钱是很难监控的,实际上没有办法做出精确统计”,郝演苏表示,“100亿元的资金量还只是预估数据,究竟有多少‘热钱’进入内地保险市场无从知晓。”
虚假繁荣双重风险
在资本市场走低的环境下大量招揽高成本的理财业务制造的是虚假繁荣,制造的是市场和信心的双重风险。郝演苏这位在保险业以敢于说真话而著称的教授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郝演苏撰文分析,中国股市自去年10月开始走低,股市资金回流银行。人身保险业的扩张冲动与银行业化解存贷差压力和获得中间业务收入的需求不谋而合,形成了以3至5年期分红产品和万能险为主体的银行保险业务高速增长的局面。
大比重的银行保险产品创造了保险业务收入数字的繁荣,并且似乎在股市低迷的环境下为民间资本充当避风港。然而,这种繁荣实际上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市场2至6年的二、三线中资公司成为今年上半年制造这种“繁荣景象”的突击队,这些公司上半年的业务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0%,而高成本的银行保险业务大多占其业务总量的90%或以上。于是带来一个隐形的问题:在资本实力有限、资金运作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应对高速扩张形成的偿付能力和客户预期收益的双重压力?
目前市场出现了一个怪圈,银行保险比重大,导致偿付能力吃紧,于是通过谋求增资、发行次级债或上市圈钱解决偿付能力问题。偿付能力一旦改善,又重蹈旧辙,继续重复产品同质和重理财轻保障的轨迹。
更何况,一旦资本市场走好,这些很少保障价值的理财产品就会通过退保方式流出。如果资本市场仍然走低,较低的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仍然会引发退保潮。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退保潮,都将导致保险公司将长期投资变现应对现金流压力,或者再创造更具“诱惑力”的产品进入低质量产品的恶性循环。
为此,郝演苏大声呼吁保险公司的投资者,千万要警惕保险业繁荣背后的风险。
热钱“灼烧”保险业
有关热钱的微妙变化时刻牵动着市场与监管层的神经。
据郝演苏介绍,当他在广东调研时,当地的保险监管机构已经关注到保费异动情况,也意识到港澳保单对于广东省保费的拉动作用。
不过,广东保监局4日对此抛出不同观点。广东保监局杨燕歌处长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也对广东这三个地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并没有所谓的百亿热钱进入。今年上半年,东莞、珠海和中山一共有6991位境外人士在内地投保,他们主要是港澳台人士,保费共8.3亿元。这笔保费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1%左右,并没有特别异常之处。广东省的境外投保资金规模很小,而且投保目的多数还是保障兼顾投资,所以资金出逃的可能性并不大,应该不会对广东保险业带来大的波动。”
热钱借道保险入境以及多少规模的话题或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引发一场场激辩。
但是记者认为,我们在关注热钱本身,也应该想想,热钱何以如此轻而易举地潜入中国保险业?觊觎人民币资产的潜在巨额收益无疑是热钱进军中国的原动力,但制度的缺陷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甚至相关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则在一定程度上为热钱的流入开启了方便之门。
据了解,基层保险公司涉嫌为热钱开辟绿色通道有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动力,也有基层保险公司领导及营销员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始驱动;相关部门对热钱的监管不力源自制度缺失以及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不足。
“热钱流入对我又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保费收入大大提升对我来说是有利的。”一基层保险公司老总坦言,这无不反应了大部分保险公司以及涉嫌为热钱流入提供便利的相关利益群体最真实的心态,也是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并寻求短期收益的主要原因。
可见,在整个热钱流入过程中,保险公司并非毫不知情,利益驱动甚至让保险公司配合银行为港澳投保者“想办法”、“出主意”。
在郝演苏看来,保险公司目前的这种“追求规模不计利润”的盈利模式,非常有利于投保人套利,而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这种情况会加剧。
繁华过后是清寂,数百亿热钱就像“定时炸弹”,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外部环境逆转,热钱可能会迅速撤离中国保险市场,这估计会对保险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郝演苏建议,对于可能造成市场动荡的资金,监管层应该考虑做出程序上的必要监控以及风险评估。
此时此刻,热钱无疑成了那把悬在2008年中国保险业头顶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