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是财富缩水的一年,也是信心被蹂躏的一年
■股市持续大跌,基金买者寥寥
“如果你没有做好承受痛苦的准备,那就离开吧,别指望会成为常胜将军,要想成功,必须冷酷!”投资大师索罗斯的这句话值得所有人深思。
2007年10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股指气势如虹地爬升至6000点关口。即便那些最谨慎的人,也仅认为市场有些泡沫,却并未疯狂,市场的乐观情绪在股指的节节攀升中达到顶峰。“现在买股票有风险,但不买股票更有风险。”这可能是对6124点时期投资者心态最好的描述。
但世事难遂人愿,并且祸不单行,所有最坏的事情都逐一发生了。6124点被证明是强弩之末,股指开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下跌。6000点,5000点,4000点,应声而破。代客理财的基金经理认为这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虽然基金净值损失惨重,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顽强地认为,下跌结束了,新一轮上涨的号角就要吹响了。
市场再一次用一种极度残酷的方式击碎了基金经理们的幻想。“4000点的乐观是发自内心的乐观。一些冒进一点的基金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到现在都无法恢复元气。”一些基金经理在4000-4200点选择了加仓,个别基金甚至用3天时间完成了一半的仓位,最后市场的表现证明基金经理也无法克服贪婪和恐惧的弱点。
从4000点到2000点被认为是许多专业投资者心理崩溃的时期。据2000点左右对基金经理信心的调研,大多数基金经理悲观到了极致,已经不知道底在何方了。由此可见,所谓成长性、估值等各种名目繁多的理论、策略,不过是专门在牛市讲给初级投资者听的动听故事。
在4000点的时候,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只是喘口气,最多也就是一只“MINI”熊;但到了2000点,没有人对熊市的寒冷有任何异议了。如果不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触动,如果不是政府坚决的救市行动,谁都不知道市场何时转暖。
从6000点到2000点,基金经理可能彷徨过,但他们绝对不痛苦,真正遭受煎熬是广大的基民。截至9月上旬,单位净值在1元以上的基金只剩下了120只,有222只基金的净值跌到了1元面值以下,共有17只开放式基金跌破0.50元。
■文/本报记者 范辉
投资故事
基金经理缺少问责有隐忧
去年10月左右,邱女士觉得每天盯盘太累,便转投基金。“当时觉得,基金代客理财会让自己省心些。”
为了熨平风险,邱女士采取了定投的方式,经过细心研究后,邱女士最终选择了3只基金,分别代表了指数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风险也逐级递减。
但世事难料,股市的糟糕程度远远出乎投资者的预料,而投资期间遇到的一些不解更让她觉得憋火。
“首先是那个股票型基金,为什么比指数型基金亏损的还多?”邱女士曾经专门去金博会质问该基金公司,回答是基金经理配置了很多的金融、地产股票,结果在前几个季度中损失惨重。“另外,我感觉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为了企业的利益,让投资者的钱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他们旱涝保收,很难和基民共进退。”
专家点评
熊市基金投资四大原则
对于熊市中的基金投资,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 在持有风险降低与中期趋势不确定的判断下,基金组合投资仍需要坚守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根据大趋势决定基本配置
基金组合的基本配置方向是,积极型投资者偏股基金配置比例不超过70%;稳健型投资者偏股基金配置比例在50%以下;保守型投资者,仍应把配置重点放在稳健的债券/货币类基金上。
原则二:根据攻守平衡原则挑选偏股基金
选择偏股基金的标准仍然是强调基金的攻守平衡,即在牛市和熊市下体现出的平衡投资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基金的前瞻策略判断力。
原则三:应充分了解基金的投资个性
不同基金经理有各自的投资优势和投资风格。例如,虽然普遍抗跌,但有些基金经理善于择时,防御性更强;有些基金经理善于择股,进攻性更强;在仓位策略上,不同基金经理的做法也大相径庭。
原则四:根据投资目标来决定组合的进攻
对于轻仓且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可以忽视对于时间的选择而看重空间。对于重仓投资者,关键就在于借助反弹把组合中长期表现不佳,或熊市下投资能力欠缺的基金调出组合。对于风险敏感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或调整基金组合时,稳健或谨慎仍应作为首要标准。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