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们对国内股市真的不能理解:一、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为什么却是中国股市跌得最厉害?二、分析师总是说中国股市受美国股市的影响,而事实上是美国股市跌中国股市更跌,美国股市涨中国股市却不涨,那么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为何只是助跌不助涨?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跟随境外股市暴跌,而9月份雷曼兄弟的破产更导致A股创出1802点的此轮跌势低点,也是2006年10月31日以来的新低。
此后,随着金融海啸在欧洲等世界主要国家蔓延,造成A股原本的救市措施利好效应减弱,一度逼近1800点整数关口。那么,该如何理解A股市场如此强烈的负面反应?A股能否逐步摆脱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呢?
正确看待A股年内跌幅全球第一
从2008年年初至目前,A股累计跌幅在70%以上,位居全球主要股市跌幅首位,甚至超过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20%多的越南股市,爆发区域冲突的俄罗斯股市,以及国内政局动荡的泰国股市。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基本面尽管经历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但经济保持增长趋势、社会稳定、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币值平稳升值等有利因素,都是具备明显优势的。也就是说,从理性角度看,A股市场的基本面与年内累计跌幅十分不匹配。难道是市场失效,无法正确反映基本面吗?
实际上,A股年内巨大的跌幅跟年初的基数过高有很大关系。A股自2005年6月从千点附近开始,伴随着股改的顺利进行,经历了2006年、2007年两年大牛市,于2007年10月16日创出6124点的历史高点,累计涨幅也远超世界各主要股市,即便是2008年1月中旬也曾升至5500点的高位。正因为年初A股股指的点位过高,才导致年内的跌幅过大。
如果我们适当将时间拉长,可能发现,近期欧美等主要股市纷纷创出五年来的低点,而A股仅创出近两年的低点。长期看,A股市场强于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股市的现象将和基本面情况对应起来。
理性评估金融海啸对A股的冲击
我国作为世贸成员国之一,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员,而且也是外汇储备额最高的国家和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因此,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不可避免地要波及我国的多个领域。
首先,受到冲击最大的外贸领域急需产业转型。1-9月内,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大多增幅回落,东南沿海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纷纷陷入困境。1-9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同比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263亿美元,占到整体贸易顺差的69.82%。美国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的需求低迷,加上年内人民币的升值,严重影响到我国相关的中小企业。
不过,尽管对美双边贸易增长趋缓,但与印度双边贸易增长迅猛。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海关统计显示,前9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增长24%,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4%,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562亿美元,增长22.3%;机械及设备出口2009亿美元,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08亿美元,增长20.6%。所以,我国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亟待加速转型,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摆脱低值消耗品的生产结构。
其次,金融领域中外币资产的安全性需密切关注。我国商业银行因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下,未涉足高风险领域,没有出现像欧洲各主要银行纷纷陷入濒临倒闭的困境,甚至没有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致躲过一劫。然而,中资银行因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也同样被波及,但因数额不大,对净利润影响有限。另外,工行、中行、建行、民生等银行持有“两房”债券,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救助,但却在救助之前曾有大幅减持行为,操作并不理想。随着美国和欧洲各国纷纷采取加大对金融业的救助力度,与境外金融机构存在业务往来的中资银行的外币资产安全性有所提高。不过,西方国家不断高企的巨额财政赤字,是否会引发贬值潮,而造成中资银行的外币资产贬值,仍需高度关注。
最后,过剩的生产能力有待扩大内需来化解。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加上之前国内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我国生产能力出现阶段性过剩现象,而且已经直接反映为投资需求的萎缩。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成为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部分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对原材料和基础能源的需求也同时出现下降。随着钢铁、有色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多家主要生产企业采取保价限产的措施,但收效甚微。中电联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用电量增速同比继续下滑,其中重工业用电需求增速下降成为拖累主因。电力需求降低也导致煤炭过剩,800万吨煤炭积压最大输出港秦皇岛,其余北方中转港口、南方接卸港口、电厂库存煤炭量也居高不下。
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依托扩大内需来抵御外部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为今后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向。其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使广大的农民群体能够提高消费水平,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向农村转移,统筹城乡发展新的投入体系正在形成。同时,新医改方案有望在月底之前公布。另外,由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提出的“放松”房产调控政策的方案,具体包括取消对二套房的限制、下调房产税和延长个人房贷偿还期限等,也已经上报国务院。
总体来看,A股市场受到外围股市的拖累,是实体经济的正常反应,年内跌幅过大,主要是基数过高;金融海啸未伤及我国的经济基础,加上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转向,后续有多个扩大内需的计划将付诸实施,A股有望逐步摆脱外围股市的负面影响。10月正值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多个周期性行业的三季报业绩发生较大变化而呈利空效应,导致外围股市大跌、A股跟跌,外围股市大涨、A股小涨的相对弱势特征。我们预计,随着三季报披露完毕,机构投资者将展开战略性建仓,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也会增多,11月A股市场有望摆脱弱势格局。(西南证券张刚)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马丁)